马,是一种草食性家畜,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原产于中亚草原,4000多年前就被人类驯养,15世纪后,才被欧洲殖民者带到美洲和澳洲。
马除了吃青草、干草、麦秸等粗饲料之外,还得给它喂精饲料,就是料豆、麦子和麦麸,这样它才有力气干重活。 军马场的军马每天要喂黄豆或豌豆,有时也喂玉米。人吃差点没关系,军马是一定得喂饱、吃好的。 农村在开春和秋收用牲口的季节都要给马骡等大牲口喂较多粮食,干活才有力气。有时还要在麦麸中拌一些菜油,大约也是为了给马增加一些营养或防止便秘。有时马吃多了干草也会便秘,就给它喂一些劣质蜂蜜,起润肠通便作用。 母马怀孕后一般会给它增加营养品。有时给吃胡萝卜。产梨的地方有时也给吃梨。西北农民在母马产驹后会给它喝“拌汤”——加了盐、菜叶的面糊糊,它失血较多,喝半脸盆面糊糊后体力就恢复不少。 马有时也爱“吃嫩草”,如果缰绳没拴牢,它就会溜到庄稼地里吃青苗,用石头赶都赶不走呢。 马是人类的帮手,也是人类的朋友。养马人都很爱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见过在大雪封山遍地一片白茫茫、无草料给马吃的时候,牧民一块饼子掰两半,自己吃一半,另一半托在手掌心喂马;马呢,很温顺地吃完饼子,伸出长长的舌头将掌心的饼渣舔得干干净净,真是一幅感人的图景。
生活环境:马的祖先始祖马最早生活在北美的森林里,以嫩叶,嫩草为食。进化到中新世时出现草原古马,转为草原生活,从此马便开始以干草为食,生活于草原之上。始祖马,欧洲野马等种类的马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环境改变等原因已经灭绝,不少种类的马濒临灭绝。
外形特征
不同品种的马体格大小相差悬殊。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仅95厘米,所谓袖珍矮马仅高60厘米。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俗称夜眼),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毛色复杂,以骝、栗、青和黑色居多;皮毛春、秋季各脱换一次。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食道狭窄,单胃,大肠特别是盲肠异常发达,有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无胆囊,胆管发达。牙齿咀嚼力强,门齿与臼齿之间的空隙称为受衔部,装鞍时放衔体,以便驾御。根据牙齿的数量、形状及其磨损程度可判定年龄,听觉和嗅觉敏锐。两眼距离大,视野重叠部分仅有30%,因而对距离判断力差;同时眼的焦距调节力弱,对500米以外的物体只能形成模糊图像,而对近距离物体则能很好地辨别其形状。头颈灵活,两眼可视面达330°~360°。眼底视网膜外层有一层照膜,感光力强,在夜间也能看到周围的物体。
马的文化
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中国人有姓马的。马姓是常见的姓氏之一。除了汉族以外,其他少数民族也有不少姓马的。马姓是回族的大姓之一。云南回族几乎清一色地姓马。昭陵六骏:(古代君王的马)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
拳毛騧:黄皮黑嘴,身布连环旋毛。平刘黑闼时所乘,身中九箭。李世民赞曰:“月精按辔,天马行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虎牢关大战逐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臀中五箭。
白蹄乌:平薛仁臬时所乘,无箭伤。李世民赞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特勒骠:白里沁黄,平宋金刚时所乘,无箭伤。
青骓:平窦建德时所乘,四蹄腾空时,身中五箭,其中前体一箭,后体四箭。
飒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时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与李世民换骑,并为飒露紫拔箭。李世民赞曰:“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
马的别称
儿马:公马
骒:母马。
驹:小马。
骟:被阉割后,丧失生育能力的马。
骠:黄色的马。
骝:黑鬃黑尾的红色马。
骃:浅黑带白色的马。
骅:枣红色的马。
骊:黑色的马。
騧:黑嘴的黄色马。
骐:青黑色的马。
骓:黑色白蹄的马。
骢:青白相间,类似蓝色的马。
龙:纯白色的马。
驽:跑不快的马,劣马。
骁:强壮的马。
駹:面、额白色的黑的马 。
骍:赤色的马。
骏马:走得快的好马。
骥:老马。
文学作品中的马
房兵曹胡马
(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艺术作品中的马
1.画马名家:清朝;郎世宁
民国;徐悲鸿
现代;刘勃舒
2.雕刻名作:
(1)、昭陵六骏
(2)、马是我国历代雕刻家喜爱的雕刻题材之一,徐林(心若冰清)等人的《马》雕,手法简洁浑厚,造型栩栩如生,从各个侧面去刻画马的神态。
3.音乐名作:琵琶曲《十面埋伏》,二胡曲《赛马》。
我国历史上的名马
1、赤兔,三国时期吕布的坐骑,《曹瞒传》记载,时人云:“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在演义中吕布仅仅为了赤兔马就背叛杀死了自己的义父丁原。同时,《三国志》记载中吕布数十骑破张燕万余精兵,赤兔同样有着极大的功劳。
2、的卢马,是刘备的坐骑。一次刘备遇难,骑的卢马逃跑,危急之时落入檀溪中,刘备着急地对的卢马说:“的卢,今天遇到大难,你一定要帮忙呀!”于是,的卢一跃三丈,带刘备逃出险境。
3、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当年南征北战驰骋沙场统一全国的六匹战马。它们分别是: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和白蹄乌。李世民为纪念它们,将它们的形象雕刻在自己陵墓的石屏上。相传六骏的图形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工匠们把这些形象雕刻得栩栩如生,甚至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了。据传说,安史之乱时,在潼关之战中,忽然飞沙走石,黄旗招展,杀出数百队骑兵,致使叛军仓皇逃窜。偃旗息鼓后,骑兵也突然消失。后来,据守护昭陵的官员说,就在潼关交战那天,昭陵石人石马汗湿欲滴。
4、汗血马,传说中的良马。它产于大宛,汗水从肩部流出,呈血色,一日之内可以跑千里路
千里马,好马配好鞍,小马过河,路遥知马力,马虎,射人先射马, 马到成功,单枪匹马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塞翁之马 脱缰之马 铁马金戈 天马行空 童牛角马 土牛木马 天粟马角 铜围铁马 千军万马 心猿意马 千军万马 犬马之劳 汗马功劳 老马识途 兵荒马乱 走马观花 车水马龙 招兵买马 青梅竹马 指鹿为马 秣马厉兵 马耳东风 马革裹尸 马首是瞻 马齿徒长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龙马精神 声色犬马 悬崖勒马 原班人马 六马仰秣 马不知脸长 牛骥同皂 老骥伏枥 乌白马角 舞刀跃马 五花杀马 文君司马 万马奔腾 一马当先
一马不跨双鞍。—— 一匹马不能驼两个人, 暗指人不能三心二意
人有错手,马有失蹄。—— 人跟马一样,都有可能不小心跌倒,说明人难免有犯错误之时。
人靠衣裳马靠鞍。 —— 就是说衣服对人的装饰作用很重要,就像马鞍对马的装饰作用一样重要。
小马儿乍行嫌路窄。—— 告诫年轻人不要“牢骚太盛防肠断”,要踏踏实实的做事情。
千里骡马一处牛。—— 牛不服水土只能在一地使用
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 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
人怕理,马怕鞭,蚊子怕火烟。
马长犄角骡下驹--怪事一桩。 车马炮临门--硬将军。
好马遭鞭打--忍辱负重。 骏马驮银鞍--两相配。
骑马不带鞭子--拍马屁。偷马贼挂佛珠--假正经。
船上跑马--走投无路。
火烧纸马店--迟早要归天。 舍得买马舍不得置鞍--大处不算小处算。
矮子骑大马--上下为难。 冰凌上跑马--站不住脚。
木排上跑马--蹩脚。 半天云中跑马--露了马脚。
到了悬崖不勒马--死路一条。 扛着口袋牵着马--有福不会享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是说不提供事物动作的基础,就盲目期望事物动作到理想状态
All lay load on the willing horse.(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A man may lead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he can't make him drink.(牵马到河易,强马饮水难。)
A man is not a horse because he was born in a stable.(人并不因为生在马厩里就成了马。)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4.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 马寅识路真疲路, 蝉到吞声尚有声。 (黄景仁《杂感》)
6.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7. 好山好水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池州翠微亭》)
8.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9.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0.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
11.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
12.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13.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14.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李煜《望江南》)
15.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李白《长干行》)
16.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17.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马诗·大漠沙如雪》李贺)
18.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王绩的野望》)
马镫虽然很小,作用却很大,它可以使骑士和战马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把人和马的力量合在一起,发挥出最大效力。马镫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的,但准确的时间目前学界尚无定论。吉林市郊帽儿山墓地是20世纪八十年代发现的,其年代大致相当于西汉中晚期至南北朝。1993年在帽儿山墓地18号墓中出土了一副马镫,用铜片夹裹木芯,以铆钉缀合加固。这是我国出土年代较早的马镫。1965年至北燕是公元四世纪初迁至辽西的汉族统治者冯氏在前燕、后燕基础上建立的鲜卑族国家,冯素弗是北燕王冯跋的弟弟。这是一座时代明确的北燕墓葬。墓中出土了一副马镫,形状近似三角形,角部浑圆,在木芯外面包镶着鎏金的铜片。
马镫发明后,很快就由中国传到朝鲜,在公元五世纪的朝鲜古墓中已有了马镫的绘画。至于流传到西方的马镫,是首先由中国传到土耳其,然后传到古罗马帝国,最后传播到欧洲大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