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述對鄭尓非老師藝術之印象

作者:王雷安 来源:中国艺术家网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21日 点击数:

    九十年代,得識鄭尓非,知道他是已故篆刻大家藍雲先生的入室高足,他在天津古文化街開講篆刻課,我是參加者。

我愛好篆刻,平日也經常握刀奏石,聽了老師兩年近六十課時的篆刻講座才感覺自己真正進入了篆刻之門。

鄭老師講課不帶講義,但內容嚴謹,涉獵廣泛,深入淺出。比喻准確,生動幽默,根據學員的實際情況逐漸深入地進行指導和講解,用他的話說他講課是“鬼附體”。即以藍老先生的篆刻理念爲根基,用自己的理解和實踐來教學。

通過學習,我們進步很大,很多學員加入了天津印社,有的還成爲當今印壇的佼佼者。我對鄭老師的初步印象是:真誠、實在、好交,知識面博。是一位真正的篆刻家。

十年后,我和學長相約拜訪老師,老師家中挂的四條屏深深的吸引了我,這是老師親手寫的,才知道老師在書法上的非凡造詣。四條屏用四種書體來寫。嚴格的說五種書體,依次爲顏楷、漢隸、北碑、晋經,因內容是道德經四章,帶釋文,釋文全用小楷行書寫就,那特有的高古氣,金石氣,使人不得不佩服。才知我的老師非但是津門杰出的篆刻家而且是杰出的書法家。

又隔幾年,聽說老師在鼓樓文化商業街有工作間,就携友去拜訪。約三十多平米的室內挂滿了老師的書法作品,有唐楷八條屏、漢隸四條屏等大幅巨作,還有漢篆磚文,六朝多體墓志等系列作品,還有幾幅精致的不同體的小楷作品,簡直是從古至今的書法陳列,我感到震驚,這竟出自老師一人之手!

 

 郑尔非

 

現在的書法家,僅會寫一種或兩種書體,已自稱大家。但我的老師非但體體到位,筆筆到位。還能融會貫通并具有個人特色。而老師竟不自我標榜和炫耀。

從楷書講,老師的顏、褚、柳、唐人墓志哪一幅不是精品。

從漢隸說,老師的隸書,熔張遷、衡方、曹全、石門頌、漢簡為一爐,有似摩崖,有似廟堂,有似表頌,哪一幅不具漢人之氣象。

老師寫伊秉綬隸書,也是別出機杼,今人寫之,不飄即板,而老師寫之,沉重渾厚,頗有銅鐘大呂之氣概,興伊筆道何其神似。但字的造型比之又美了很多。我才明白老師是在寫伊中結合了黃牧甫。后來又看到老師伊黃加夏承的寫法。老師告訴我這是即興寫之。

擘窠大字,老師寫之更是得心應手,顏體,北碑,氣勢宏偉,漢隸,繆篆更是樸茂跌宕,氣象萬千。

老師的小楷,從鐘繇、二王,一直寫到文征明,再加上隋唐經文,幾乎把歷代小楷臨了一邊。篇篇到位,筆筆精道,神采奕奕。后來才知道老師是近六十歲才學習小楷的。

觀老師的印作,已在漢印的基礎上上了一個高臺階,有似吴昌碩,有似齊白石,有似黃牧甫。但細觀之,都脱漢而不離漢。都具自己面目。老師的篆刻款識,享譽津門,單刀六朝,單刀漢篆,單刀行草,痛快淋灕,何其神也。

總之老師的印得益于其書法,而書法又得益于其印學。難怪藍老先生在世時曾贊嘆曰“尓非是今后書壇,印壇一大家。非但是天津的,而且是全國的。”

老師在從一名書法愛好者到篆刻家和書法家的歷程中,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和心血!花甲之年,還在孜孜不倦的揣摩古人,研究古人,借鑒古人,還在一步一個脚印地攀登中國書法篆刻藝術的高峰。(實際上老師已經走在前面)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是今天急功近利之人不可望其項背的原因。

鄭老師的藝術成就來自于他的執著,來自于他幾十年如一日的謹遵師教,來自于他的“尓非”即自我否定的藝術理念,來自于他力爭與古人比肩争高下的雄心壯志。

正如老師在自作詩中所寫“碑帖深處藏機關,寂寞研習不須煩。荀能神理通融之,筆筆友情意潺潺”。

欣聞老師書法篆刻集出版,在此祝賀。祝願老師多出藝術精品,永葆健康,永葆藝術青春。

 

                                             王雷安 20125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