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参数
- 详细介绍
- 内容评论
- 作品尺寸:镜心
- 作品售价:收藏
- 联系电话:
- 出售状态:4008626001
包布和(巴·布和巴雅尔),蒙古族,内蒙古通辽扎鲁特旗人。中共党员。1981年,毕业于内蒙古哲里木盟师范学校美术班。1985年在内蒙古师范学院美术系学习油画。现居北京宋庄。
包布和自幼喜欢书画艺术,孜孜不倦,临池不辍。"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包布和终于在艺术之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步出了辉煌。
包布和先生在全国各地举办过多次个人画展。作品参与国内国际重要展赛事,每每入展,屡屡获奖。2000年,入选"纪念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中国名人艺术家书画展";2001年,入选中央美术学院成教部2000-2001年度作品展;2002年油画作品《马头琴传说》壁画入选全国美展;2005年,入选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举办的城市风景写生作品展;2006年,版画作品《马头琴的传说》入选日本《镰仓日报》第二次美术展览;2008年,油画作品《春》、《夏》、《秋》、《冬》四条屏获奥林匹克优秀奖;2010年,在宋庄A区美术馆举办个人油画写生展;2011年,在北京那面画廊展出30幅油画写生作品,其中18幅作品被收藏;2013年,在天津市迎春慈善助困书画义拍中,三幅油画及一幅国画成功拍卖;2014年,国画作品《纵横万里》在天津交通广播电台《感念》节目义拍成功;同年,油画作品《风从草原走过》、《草浪音符》参加"时代宋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三周年艺术家邀请展"……并曾在《文学少年》、《书法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同时,入选各种书画作品选集、典籍。
包布和先生还擅长壁画。2011年至2014年,他共创作军博、内蒙临河、吉林延边、吉林省博物院、内蒙古鄂尔多斯恩格贝沙漠纪念馆大型壁画五处。
包布和先生还是一位慈善家。他经常参加各种规格、各种类型的慈善书画义拍及公益活动,借以资助贫困山区和困难学生。
鉴于包布和先生在书画艺术方面的优异成绩,其平事迹被编入多部"名人录"、"大辞典"。
包布和先生系中国美术家协会内蒙古分会会员,中华民间书画家联合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任央视网区域博览频道书画名家联盟副主席,环球热点网《环球写生》联合会会长,中国宋庄画家写生协会会长,"时代中国"画院副会长、院士,"和谐中华"书画院院士。
包布和先生的美术作品经中华民族友好促进会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被选定为国际交流会礼品。
包布和先生的美术作品具有"取材新颖,技法独特"的特点。
包布和先生的画作大多取材于蒙古大草原,以"草原风情"见长。其画风受俄罗斯"印象派"影响,同时融合中国画的技法。他笔法老辣娴熟,灵动潇洒;色彩古朴自然,浓淡相宜;构图巧妙大气,浑然天成。
包布和先生的"草原风情"国画作品属于"写意",甚至可以称之为"大写意"。譬如:他的《草原雄鹰》,寥寥数笔,挥手而就,两匹骏马跃然纸上。画作似像非像,让人不禁想到老子的:"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语见《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大意是说: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恍恍惚惚,其中却有形象。它惚惚恍恍,其中却有实物。它深远暗昧,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
包布和先生那少数民族题材的绘画作品,善于刻画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情感,从中可以看出牧民们的淳朴和诚实、幸福和快乐、勤劳与善良、艰辛与闭塞。让人看了之后,浮想联翩,忆起罗隐那首题为《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的诗:"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包布和先生的美术作品具有"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特点。
包布和先生的作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巧妙地将"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相结合,将"中国国画"与"西方油画"相结合,将西方的张扬性语言与传统的寓意性语言相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包布和的美术作品中,马是主题。草原奔腾的马,肆意张扬,彪悍健美;马背上的汉子,潇洒勇猛,但没有草,更没有草原。"马"是"实"的,"草"是"虚"的这些都构成了包布和作品的艺术特色,成为其代表作的重要元素。
老子曰:"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意思是告诉我们:在天地之间,就像是一个风箱一样,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繁多繁杂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老子还说:"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有无相生"。也就是说"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有"与"无"是相互生成的。
包布和先生的作品,可谓有"虚"有"实"、具"有"具"无",就是"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产物。
包布和先生的美术作品具有"粗犷奔放,意境幽远"的特点。
包布和的"草原风情"美术作品,灵动飘逸,朴拙粗犷;以虚托实,以实托虚;静中求动,动静相依。既有中国画写意的笔法,又有油画的技法;既有中国画泼墨的风格,又有油画用色的意味。
尽管如此,包布和先生的美术作品却师古不泥,师法不泥,无论是用笔还是用墨,都是适可而止,恰到好处,颇具道义。就像老子在《道德经》第七十七章所说的那样:"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其大意即: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大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你说,包布和先生的画作,不也正是这样吗?
有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民俗的,才是文化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油画家包布和将自己作品的"立意"和"语境",特定在蒙古草原的风俗人情的表达上,也说明了他对家乡的殷诚深情,对故里的真切感情,对艺术的一片热情,对绘画的一种痴情。由此,我在包布和的《马》系列作品中,读出了一种感动,读出了一种振动,读出了一种激动,并不由自主地想起唐代诗人陈凝的一首诗:"未明龙骨骏,幸得到神州。自有千金价,宁忘伯乐酬。 虽知殊款段,莫敢比骅骝。若遇追风便,当轩一举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