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艺术家网 >> 文化新闻 >> 艺术头条

大雪

编审:李延 来源:中国艺术家网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07日 点击数:

今日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雪节气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大雪之日虽没有飘雪,但阅读与雪有关的书画印,也算是一种“补偿”,仍可感受到雪之境、雪之美。和大雪节气最相配的名迹,莫过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此外,北宋范宽的《雪景寒林图》、元代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等历代书画均是不可多得的雪景山水名迹。

 

“大雪”节气和大雪未必同时来临。即便“无雪”,也只是“局部地区”,因为中国版图实在太大了,历史实在太长了。看看,单单与这节气有关的诗书画印,便令人叹为观止。大雪之日虽没有飘雪,但阅读与雪有关的文字,与雪有关的书画印,也算是一种“补偿”,仍可以感受到雪之境、雪之美。

三国 魏 钟繇 《雪寒帖》

三国钟繇有楷书之祖的称号。《雪寒帖》写道:十二日繇白:雪寒想胜常。得张侯书,贤从帷帐之悼,甚哀伤不可言。疾患自宜量力,不复具。繇白。
    全篇字形看似齐整,却没有呆板之感,显得十分飘逸,字字有度,将自然美发挥到极致,不仅字与字之间的位置和谐,每个字里的笔画也十分和谐,一笔一画都不是孤立的,彼此间有呼应。

北宋 黄庭坚《雪寒帖》又称《致明叔同年尺牍》

 

北宋黄庭坚有同名的《雪寒帖》,其中写道:“庭坚顿首,承见谕,早尝过此,延伫甚久,何以不至耶。雪寒,安胜否?大轴今送,然勿多示人,或不解此意亦来索,匠石斫鼻则坐困矣。庭坚顿首。明叔少府同年家。”
    此帖又称《致明叔同年尺牍》,款中无时间,从笔法、结体、风格等方面综合比较,与《动静帖》等非常接近,大致书于绍圣年间(1094-1098)。山谷大字纵横捭阖,长枪大戟,小字则更接近苏轼,似又非似。此帖笔锋劲健,笔画遒丽古雅,字形洒脱飘逸,笔画转折应规入距,功力深厚。

 

北宋  蔡卞《雪意帖》

说到蔡卞,立马就会想到蔡襄和蔡京。同是姓蔡,莫非有什么关系?蔡卞乃蔡京之弟,王安石之婿。熙宁三年(1070)与蔡京同年登科。与蔡京编撰《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各二十卷。
    《雪意帖》写道:“卞拜覆。雪意殊浓,甿亩大洽,殊为可庆。蒙赐答诲,尤以感慰适行首司呈贺雪笏记,似未稳,试为更定。如可用,即乞令写上也。不备。卞拜覆。四兄相公坐前。”
    蔡卞自少喜学书,初为颜行,笔势飘逸,圭角稍露,自成一家,尤长于大字。此札笔法圆健遒美,笔画有惊人之力,结体潇洒而紧结,气度不凡。
    《墨林快事》赞其书“胜于京,京又胜于襄,今知有襄,而不知有他蔡,名之有幸不幸若此”。

 

北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

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所绘的是北方冬日山川雪后壮美景色。画中群峰屏立,山势高耸,深谷寒柯间,萧寺掩映,古木成林,板桥寒泉,流水从远方迂回而下,峰峦沟壑间云气万千,真实生动地表现了雪后山川的磅礴气象。
    全画布置严整有序,笔墨质朴厚重。画家用“抢笔”之笔法,密点攒簇,并参以短条子的笔道,以此来刻画北方山石的质感。

南宋 马远 《晓雪山行图》

南宋马远《晓雪山行图》描绘的是大雪封山的清晨,一山民赶着两只身驮木炭的小毛驴在白雪皑皑的山间行走的情景。山民衣着单薄,弓腰缩颈,使人感觉到雪天寒气逼人。毛驴、竹筐、木炭及人物衣纹均用干笔钩勒,施以水墨渲染。山石以带水墨笔作斧劈皴,下笔爽利果断,方硬而有棱角。近处树枝以焦墨钩出,枝条劲健,横斜曲折富有变化。
    近与远的笔墨,浓与淡效果,有极强的画面空间感。

南宋 夏圭 《雪堂客话图》

南宋夏圭《雪堂客话图》为早期代表作。画中描绘了雪后欲融未化时的景色,体现了冬季沉寂的大自然所蕴藏着的勃勃生机。
    笔法苍劲浑厚,山石多用小斧劈破和短线条秃笔直破,以表现山石方硬奇峭而又苍润浑融的质感,天空和湖面略染淡墨,呈现水墨苍润的艺术效果,以烘托大雪的洁白和寒气袭人的气氛。画面右下角为细波荡漾的湖面一隅,一叶小舟泊于湖面之上。画面左上角留出的天空,杳渺无际,凸显深远渺茫、意蕴悠长的境界。

读罢些许文字,独立窗前凝望。窗外不仅有雪,也有远方,还有一个个让人想起,不因时光而淡忘的岁月故事,有忧伤,有眷恋,抹不去、道不尽。就像雪花一样,与这世界温柔相待,相互接纳。雪花落地,可能没有痕迹,但总有一份韶华和着雪的柔弱,成了思念落笔的地方。无论季节有多清寒,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心间、眉间有暖,内心有光,就可以温暖自己,也温暖他人,温暖着现在,也暖温着过往,可以让时光生暖。对于书画印的癖好,贵在坚持,贵在单纯,愿我们素心若雪,守住内心深处最初的萌动和欣喜。


投稿/约稿/咨询:4008626001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艺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艺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