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鉴宝”活动泛滥,给民间藏品“验明正身”的活动看似热闹,鉴品里被专家认定为真品的却不到百分之零点几,有些专家甚至对民间藏家嗤之以鼻。到底“鉴宝”专家手握的是什么标尺?
目前国内的大量民间文物鉴定主要是依靠从事文博工作的专家或是经营多年的古董商来“掌眼”,主要的鉴定方法还是以“看”为主,通过经验判断真伪。据了解,目前我国各类收藏品鉴定机构有数百家,其中不少机构内的“专家”本身缺乏扎实的文物古玩鉴定基本功,只是略懂皮毛。由于缺乏经验,不少专家鉴定时常常贻笑大方,误人甚多,因此也引发了一些纠纷和官司。
其实对于藏品比较丰富、鉴赏眼力比较成熟的民间藏家,他们的眼力通常来自于几十年的实战经验和教训,而不少民间行家对于地方志也是比专家更“专”。对于络绎不绝的地方“鉴宝”活动,到底谁更有发言权?这个问题引人深思。
得不到国内专家的认定,就不能享受真品的同等待遇。不能入住博物馆或走上拍卖场,不少民间藏品的出路只能是“养在深闺人不识”。近年来,这些不被专家认定的藏品有不少“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奇遇。
出土、出水瓷引最大争议
一直以来,由于民间的基本建设、房地产开发等过程中出土的文物以及从水中打捞出的文物都很难得到专家的认可。这些出土及出水的文物,由于保存环境的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所以利用传统的鉴定方法无法对文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导致专家对其提出异议,无法认可其真实度。
越南的金瓯曾经发现了一艘中国的沉船,据考证,这艘中国的沉船应该是中国雍正年间的外销船,船上的货物主要销往西亚或欧洲。在这艘船上,出水了大量的中国外销瓷器,由于是外销瓷器,所以瓷器上有很多西方元素,导致国内有些专家不敢承认这批瓷器是真品,结果大部分瓷器流向了欧洲市场。
贵雅斋古玩店的总经理李法贵曾经特意去金瓯考察过这条船,他表示,这批瓷器有很多件上面画的都是牧牛图,这种典型的中国南方的大水牛带有明显的中国印记。另外,出口的外销瓷也是由官窑生产的,只是不打款。因为当时西方人比中国人富有,所以他们会来中国订购瓷器,像从金瓯出水的瓷器中就有描写当时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农耕纹饰的瓷器,这样的作品一般都是西方国家提供图纸,而由景德镇生产的。
中国的外销瓷向来都是在国外价值比较高,而在国内的价格却比较低迷,这与专家对其的认可度比较低不无关系。2004年,在佳士得的澳洲拍卖会上,一个万历年间的釉下青花瓜里纹折沿盆拍了1.5万美元,而同样的折沿盆在国内卖3万元人民币却还是无人问津。究其原因,这个折沿盆的纹饰是由中国的梅花和荷兰的郁金香组成,是典型的外销瓷,由于这样带有西方元素的瓷器很难辨别真伪,所以得不到专家的认同。
据业内人士分析,专家对文物的不认可大概有3种原因,一是怕对原有市场带来冲击,扰乱文物市场;二是怕高价引发“盗墓潮”,给文物带来更大的破坏;三是专家自身对文物认识不够。
釉下青花瓜里纹折沿盆
神秘尊贵的元青花
由于元青花存世量极少,近些年,元瓷的价格居高不下。一些小件的元青花作品,即使有冲(指修补过),私下转让的价格也要在几十万元,而且仍在上涨之中,即使一些残片的价格,也在万元以上。
特别是2005年7月13日伦敦佳士得拍卖公司以2.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卖了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创下中国瓷器和中国工艺品全球最高价纪录。这些市场因素促使了景德镇仿古瓷者对“元青花”制作情有独钟,无论是高仿瓷制作者还是低仿瓷制作者都尽心于“元青花”的研制,使景德镇的“元青花”、乃至“元瓷”制作深入群众、生机勃勃。
古陶瓷鉴定专家杨静荣跟记者讲述道,现在中国瓷器的最高价是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创造的,但是这个东西卖完以后,现在学术界对其真伪有三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这只大罐没问题,就是元代的。但是很快有一个福建的名为裴光辉的专家,写了一篇文章,提出了关于这只大罐真伪的10大疑问,其中一个最大的疑问就是大罐上图案中一个人物所佩的腰刀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发明的戚家刀。第二种说法,就是元青花的画法都是平涂的,但是这只鬼谷子下山罐上,有分水画法。这种分水画法在康熙的青花瓷上最明显,就是青花分出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这种画法最早出现是在明代成化年间,真正流行起来是在康熙的时候。第三种说法,就是学术界的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这个东西是洪武的,不是元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