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背景:

张择端

[日期:2008年02月01日] 来源:艺术家  作者:chris [字体: ]

  张择端(公元12世纪·北宋)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生卒年不详。幼好读书,早年游学于京师(今河南开封),后习绘,宋徽宗赵佶朝(1101-1125)为宫廷翰林图画院待诏。明王梦端《书画传习录》谓其“性习绘事,工于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卷,绢本,设色,纵24.8匣米,横528.7厘米,是我国古代城市风俗画中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之不朽杰作,在美术史上具有划时代重要意义。该画所绘人物达500余人,贵贱劳逸,形形色色,显得生动传神;店铺作坊,茶房酒肆,行商摊贩,一派生意兴隆景象;长虹卧波,舟楫竞流,车骑争道,再现北宋盛景;寒食祭祖,携篮挑担,踏青插柳,把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梁社会各阶层之生活情景和繁华尽收画卷之中。全图规模宏大,场面壮观,结构严整谨密,笔法细致古雅,卷后有金代张著、张公药,元代杨准,明代吴宽、李东阳、冯保等13家题跋,曾经北宋内府、元代内府、明代朱文徵、清代内府鉴藏。1925年溥仪将该画携出故宫,后流落于东北长春一带,现藏故宫博物院。

  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

  他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徽宗朝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自成一家。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他的代表作,曾经为宣和内府所收藏。今《清明上河图》尚存,是《东京梦华录》、《圣畿赋》、《汴都赋》等著作的最佳图解,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不只继承发展了久己失传的中国古代风俗画,尤其继承了北宋前期历史风俗画的优良传统。

  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擅长于画车马、市街、桥梁、城廓等等。其作品大都失传,存世《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张择端作品欣赏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清乾隆摹本 局部

  宋初以来,随着工商业的萌芽,出现了城市集镇,逐渐形成了市民阶层。由于经济的发展,促使文艺作相适应伪变革,迎合小生产者意趣的通俗文艺蓬勃兴起。在绘面领域,突出的标志是出现了以市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佳作层出,影响非凡。其中,最杰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极具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作者通过对清明时节北宁都城汴梁(今开封)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的描绘,集中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许多侧面。作者张择端(公元十二世纪),山东诸城人,是北宋末期职业画家,曾在画院任职,擅长画人物、楼阁、舟车等。图中所绘城廓市桥屋庐之远近高下,草树马牛驴驼之大小出没,以及居者行者,舟车之往还先后,皆曲尽其意态而莫可数记,全幅场面浩大,内容极为丰富。画家用高度概括和集中的手法,广泛而细致地描写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形象和民俗风貌。《清明上河图》这一不朽杰作,无论从绘画艺术价值或从历史价值而言,皆堪称国之瑰宝。

  《清明上河图》自问世以来,历代都有临摹本,且大小繁简不同。据统计,目前国内外公私所藏的《清明上河图》摹本有30幅。而真品只有一幅,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它横528厘米,纵24.8厘米,其中计有人物684人,牲畜96头,房屋122间,树木174株,船25艘,车15辆,轿8顶。如此浩瀚的画卷,画面结构严谨,有条不紊,人物的各种活动,刻画的非常细致生动,前后呼应,一气呵成。“界画”画法,娴熟自然。《清明上河图》共有历代13个收藏家写的14个跋文,钤章96方。仅末代皇帝溥仪的钤章就有3枚之多,足以证明溥仪对《清明上河图》的青睐;只有《清明上河图》这样的煌煌巨制,才可以容得下一代帝王的千秋大梦。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繁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


注: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术家站的立场,也不代表艺术家站的价值判断!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上一篇: 马远
下一篇: 李公麟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