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1931.11.11—)
原名余勋坦,祖籍四川金堂,生于成都。1947年就学于四川省立程度成都中学高中部。次年在《西方日报》副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折扣》。1949年考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
四川解放后至1956年历任《川西农民报》副刊编辑、四川省文联创作员、《四川群众》编辑。1955年发表诗歌《寄黄河》,憧憬黄河得到根治后的美好远景,受到好评。
1957年任《星星》月刊编辑,因发表组诗《草木篇》遭到批判,被错划为右派,“文革”开始后被遣送回金堂。70年代中期写有组诗,故园九咏》,表现自己在动乱中的遭遇,感情真实,长于白描,朴素自然。其后6首后来获得1979至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新诗奖。
1978年调金堂县文化馆任馆员,次年回四川省文联,《星星》复刊后,仍任该刊编辑。1980年写作诗歌《太阳》,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歌颂了对科学和真理不断探索的精神。近年研究台湾诗歌,著有《台湾诗人十二家》等评论集。1984年底离开编辑岗位,专职写作。现任作协四川分会副主席。
[著作书目]
窗(短篇小说集)1956,中青
农村夜曲(诗集)1956,上海文艺
告别火星(诗集)1957,作家
流沙河诗集 1982,上海文艺
游踪(诗集)1983,黑龙江人民
故园别(诗集)1983,四川人民
台湾诗人十二家(评论)1983,重庆
隔海说诗(理论)1984,三联
写诗十二课(理论)1985,四川文艺
十二象(理论)1987,三联
余光中100首(评论)1987,香港出版公司
锯齿啮痕录(散文)1987,三联
台岛十二中年诗人(理论)1987,重庆
[翻译书目]
混血儿(中篇小说)美国李德?托马斯?美因著,1982(出版单位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