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荆风(1929.11.22—)
江西萍乡人。1949年6月在南昌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军进驻云南。在云贵高原各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过多年,当过教员、编辑。
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大多描写边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俗人情,具有鲜明的边疆特色,受到好评。其中短篇小说《芦笙吹响的时候》被列为西南地区1954年优秀小说,在全国产生影响。
1955年由边疆连队调到昆明军区任创作员。1957年,与林予合写的《边寨烽火》,与陈希午合写的《芦笙恋歌》两部电影剧本,摄制成影片,很受欢迎。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离开文坛22年。
1976以后,陆续有作品问世。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中的同名小说,写一个纯洁少女的服务献身精神,颇德好评。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短篇小说《今夜月色好》、报告文学《覆盖再覆盖》均在全国获奖。1962年写的反映苦聪人翻身解放的长篇小说《鹿街草》在“文革”中曾被批为毒草,也在1979年得以出版。
1983年起历任昆明军区宣传部副部长、中国作协云南分会副主席,并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专业作家
[著作书目]
边寨亲人(短篇小说集)1955,中青
当芦笙响起的时候(短篇小说集)与邵子南等合集,1955,作家
卡瓦部落的火把(短篇小说集)1956,中青
驿路梨花(短篇小说集)1978,云南人民
蛮帅部落的后代(中篇小说)1979,上海少儿
鹿街草(长篇小说)1979,中青
爱与恨的边界(中篇小说)1979,云南人民
雾茫茫(中篇小说)1981,群众
绿色的网(中、短篇小说集)1981,百花
巫山一段云(中、短篇小说集)1983,花城
秋雨(中篇小说)1984,云南人民
云里雾里(中篇小说)1984,群众
红指甲(短篇小说集)1985,文联
断肠草(长篇小说)1987,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