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片不清楚,一般都联系到镜头的质素问题,很多人都谈得不亦乐乎,笔者想就自己多年来的职业所练就出来的学识与经验(除了镜头以外),对照片不清楚的其它关键问题说几句公道话。
照相机的测焦精度的影响
即使你拥有一部名厂生产的靓机,配上一枚名厂生产靓镜。但是拍出的照片总是不够清晰,或者锐利度不够SHARP。你是否想到这不是你拍摄技术上的错误,而是相机的测焦精度之误差,说白些就是取景器测距与承影板的成影焦点不同步或者说是不合焦深。十分遗憾,这种不合焦深的相机在档次不高的一些相机中的确是存在的。日本照相机技术基础上书中曾有文披露:由于照相机使用的胶卷是柔软的,它关系到调焦精度往往不能满足社会工程学的要求,由于现代机械加工技术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所以在质量较差一些的照相机中,常常会遇到调焦精度较差的问题。他们检查了二十三个机种的照相机,其中焦深合格率达到100%的只有7个机种。可以一见到这种不合焦深的相机所占的比例之大,让人吃惊!
假如你的相片给人一种似清晰又不清晰的印象,那么你不妨考虑你的相机的测焦精度,当相机的测距机构与调焦机械不能很好地成焦匹配的话,虽然取景器中显示调焦准确,但像片焦点并没在底片上。在单反相机中,调焦屏上虽已调得很清晰,但底片可能仍然是不够清晰的。十分不幸,这种调焦精度不好的照相机的确不在少数。外国摄影师,尤其是那些追求高质素的大师们,在底片的合焦问题上,是非常重视的。他们甚至于考虑到胶卷柔软的张力特性,为了能在重要的拍摄底片上能获得最高清晰度,一般不在胶卷的前首拍摄,而是当胶卷已卷至6至7张以后,才作正式的拍摄,以求胶卷底片在压片板上,能保持最大的平整度。可见合焦精度是不能小视的。
照相机抖动对照片清晰的影响
照相机的反光镜上翻与快门启动的震荡所产生的照相机抖动,也同样会对照片的清楚与否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在低档次相机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如档次较低的一般都没有缓冲措施。慢速摄影势必产生震荡。尤其是在1/30秒-1/4秒之间的快门档最难避免。由于反光镜、快门的运动所产生的震荡必然会引起照片的不清楚。笔者认为所拍摄的底片须经受24吋放大而不见粗糙,这才算在清晰度上过了关。笔者经常使用1/15-1/30秒段的快门拍摄室内自然光人像照片。相机用的是F2福托米克A型,笔者敢大声断言,F2相机的机震控制是笔者所能见到,用过、试过的所有相机中最好的。底片合焦精度之高,也是印象最最深刻的。只有机械与光学均优秀的相机才能基本上保证高素质照片的出现,笔者提请注意“基本”二字,因为保证照片的清晰度是一件系统工程,拍摄环境仅仅是摄影系统中的一个部门而已。
延迟冲洗对照片清晰度的影响
纵然你的相机与镜头完全没有不妥之处,对焦技术上也不出错。理论上投影在胶片平面上的影象应该是鲜亮而锐利的,可是,印晒出来的相片却偏偏很平板,“清楚”不是“不清楚”又不是。那么这究竟又是怎么回事呢?噢!原来延迟冲洗也会对照片的清晰度产生不利的影响,假如你照完了胶卷而没有即时去洗,或者一卷胶卷只照了一部分,剩余的一部分留待着以后再照,那么这究竟要等多久呢?胶卷才能真正经冲洗处理,使其潜影显现出来。要知道胶卷照完后,潜影搁在照相机中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冲洗的话,清晰度是会逐渐减弱的。
笔者有一卷长年放置冰箱冷冻室里的彩色胶卷(柯尼卡彩色负片),过期多少年已经无法知道了,只知已经拍摄7张,多年后笔者一时兴起将其重又装在相机里拍摄完后立即冲洗。令笔者非常吃惊是前7张画面均是先父去世后在苏州落葬时的现场记录的一部分,屈指一算,已整整十个年头了,潜影十年后竟然也能冲洗,还原实在是非常的不容易,相片颜色偏品红,整体清晰度严重变差,仿佛加了小号柔化镜,十分地SOFT。而第8张到卷尾,除了色彩偏青色调外,清晰度影响却远远小于已感光十年的潜影还原的照片。
潜影的消失过程是渐进的,尽管低温能最大地阻止潜影消退,但却不能阻止潜影的清晰度减弱。所以重要的胶卷,应在拍摄完毕后尽早冲洗。柯达公司建议,新购的彩色胶卷应该冷藏(13度以下)存放。已经拍摄而来不及冲洗的胶卷也应该以同样方式处理。未经开封的胶卷在-18到-23度的条件下可以存放很久也不会变坏。
至于制作相片的放大镜头(包括扩印机里的放大镜头)的质素不能低于摄影用的镜头的质素,制作相片时的对焦精度,冲印药水,感光相纸的本身质量等等因素也均能影响照片的清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