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知道了色散的影响,我们在选购的长焦机型的时候,便要多做资料了。目前的网上评测样张多是尽量表现相机的成像如何优秀,基本看不出一枚镜头的好坏,这时候,便需要我们自己的一点光学知识,通过参看镜头的结构,大致估计其成像优缺点。当然了,说起镜头结构,便不得不提这些著名镜头结构:高斯结构、双高斯结构、天塞结构、Sonnar(松钠)结构、Planar(普拉那)结构……不同的结构,都在消除色散,像差,畸变上有自己独特之处。但如果在本文中展开叙述则显得有点太深入了,或许以后的文章,我们再来仔细研究一下吧。
畸变,每一个焦段的镜头都有畸变。对于广角镜头而言,有广角透视畸变,对长焦镜头而言,有长焦透视畸变。经过上两部分对于镜头结构的深入讨论,为免读者沉闷,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笔者准备换一个角度阐述,在这里,我们会通过更多的图像示例来说明问题。
广角畸变(中间区域向外突出)
长焦畸变(中间区域稍微凹陷)
由于小型数码相机的普及,很多玩数码摄影的朋友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光学训练,在拍摄人像的时候,走得近就zoom近一点,走得远就zoom远一点。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不同的焦段都有不同的透视畸变,某些焦段的透视畸变并不适合人像拍摄。下面,就是因为广角透视畸变的例子。
大鼻子是透视畸变的典型范例
如上图所示,大鼻子就是这种类型透视畸变的典型范例。(正像我们曾经所看到过的所有用广角镜头拍摄的特写肖像,其中被摄影对象的鼻子与面部的其他器官相比会显得出奇的大。这就是用广角镜头拍摄的很多照片所具有的一种透视畸变形式的特征。)
要避免,出现这种畸变,便要清楚畸变的成因。下面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透视。我们的眼睛感觉远近的一种方法就是利用物体的相对大小,大脑会告诉我们物体远就是显得小,距离越远,显得越小。
在摄影中,也用相同的方法鉴别透视关系的。同一个物体,再远处会显得比近处小。平行的铁轨因向远处延伸而变得越来越近,直至汇聚成一点。这一现象的本质就是铁轨间的距离表面上看变小了。
前排的树叶被夸张放大了,越到后面,树叶也变得越小
透视还有另外一种表现,即物体越近,透视效果越强烈,比方说,遍地落叶,贴近一片叶子拍摄,那么,离镜头最近的那片叶子便会显得很大,远离相机的叶子便会变得很少。但是,如果在距离遍地叶子一个适当距离,那么地上每片叶子的大小就会趋于相同了。
换个角度, 实际叶子的大小都是差不多
透视的这两方面特征同样透用于所有的镜头,即:
1. 被摄体越远,显得越小;
2. 镜头离被摄体越远,被摄体外观上的大小变化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