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背景:

画面、取景与拍摄点

[日期:2008年09月17日] 来源:中国艺术家网  作者:chris [字体: ]

   构图要从取景与选择拍摄点开始。这二者是摄影创作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选择拍摄点往往是创作出一幅好作品的关键,而取景器则是相机控制画面的重要部件。通过取景器,你可以决定景物的取舍与画面安排。

   35毫米的长方形画面,既实用又有表现力。我们觉得,一幅长方形图片比一幅正方形的图片更具有吸引力,因为,相形之下后者显得太呆板了。长方形能激起人们的紧张感,长方形的形状愈长,愈令人感到紧张。24 X 36毫米的2:3比例,使35毫米画面可以适用于许多题材——也许适用的题材太多了,有使它成为“标准”画面的危险。这样一来,就会破坏画面的布局,使最有才华的摄影家的作品也会显得有点千篇一律。

   安排画面是一种很好的摄影实践。用来安排影象的画面面积愈大,图片的质量就愈高。问题是:景物影象并不是必须安排在整个35毫米画面上。实际上,大部分醒目的照片画面,多半小于35毫米的2:3的长方形比例,一般是2:2.7左右。

   因此,最好是先决定照片画面应是什么形式,是特长的长方形,长方形,还是正方形。画面的形式决定后,接着将景物的影象安排到尽可能多的画面面积上,在画面的边缘要留足够的空间,以便于剪裁。但要当心,相机不要太接近物体,致使物体的重要部分被排出画面之外。然而,也不要距离被摄体太远,“致使被摄的集体缩成小小的一团,只占画面中间的一个不重要的地位。要注意取景器的四周边缘,切勿让它将物体横切为两半,那是十分难看的。同时,要注意,本要留过多的不必要的空间。

   较有经验的摄影家往往会忽视那些在紧张时刻发生的取景不当的情况;但即使在轻松状态下,如不加思索,这些有经验的摄影家也会取景不当,这多半是由于脑子里习惯于使用横幅画面的缘故。只有当物体又高又细,而且极为明显时,才想到将相机转过来,用坚式的取景器进行取景。而且,并非常常如此。

要有随机应变的精神

   因此,一个摄影家要有随机应变的精神,对竖式和模式的画面都要试试。照片上的抒情效果是可以表现得很感人的。对风光摄影来说,横式画面能产生宁静感和空间感,重点是在地平线上;而竖式画面则是强调生气与力量。

   除了由取景器所形成的画面之外,还可以利用景物中的框架式的物体来帮助构图。景物中与画面的长方形形式相呼应的框架式的物体,可以将主体包围在画面之中,使其影象更为突出。用圆形的物体作为框架,如用宽边的帽子将头部框起来,能产生清新的对比。问题是:用一部分的影象将主体框起来,会使主体可能有的任何动感完全丧失。这是一种“过火的框架”。

   物体的运动或动感,与物体在画面上的位置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最明显的例子,是一幅表现汽车奔驰的横幅照片。如将汽车的头部安排在画面的边缘附近,汽车就好象要闯到画面的边缘,使运动突然停止一样。如将车子放在画面的另一边,并在它的前面留下大量的空间以使子车子前进,这样,车子运动的速度感就将大大加强。唯一的问题是:如将汽车的后部挤到画面的边缘上,就会使画面失去平衡。

   一位艺术家,应清楚地懂得将主体安置在什么地方才能取得平衡的效果。但是,遗憾得很,我们并不是都懂得。因此,我们不得不依赖一条名叫“黄金比例”的构图原理。概括地说,这条原理指的是;主体最好放在画面中横竖各边的三分之一的位置上。这样的安排是行之有效的!

   地平线最适宜于这样的处理,特别是在竖幅画面上。然而,百闻不如一试,最好的办法,还是自己亲自试一试。用地平线或相似的线条为界,将画面分为三等分。有意识地将主体放在离画面一边的三分之一处,并看看其效果如何。当然,定律是可以打破的。有许多成功的作品,都是将主体放在画面的正中。这样的安排,能增强画面的稳定性,并使主体的影象在对称式的构囹中更便于观众观赏。

使画面活跃起来

   一幅照片,如从视线的高度进行拍摄,它的平静感甚至会更为明显。不过,这样拍摄出来的画面有点呆板,甚室会令人不爱看!当你退到—个对称式构图的画面时。采取高角度或低角度拍摄,使画面活跃起来。效果往往会更好。这样拍摄,能使影象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鲜感,因而能吸引观众的兴趣。

   低拍摄点的效果往往更为动人。从接近地面的位置向上拍摄,能把物体的高度,力量和对比强调出来,因此,它是挽救呆板的构图或类似题材的好办法。用竖幅画面,效果将更加明显。从高处向下看物体,观者是处于有利地位,使物体显得力量有限。过去意大利的独裁者墨索里尼懂得这一点,所以,他从来不让他的照片从高处拍摄。高拍摄点还能产生宁静的效果,能突出画面上的图案,而削弱对比。无论是采取高拍摄点或低拍摄点,相机与垂直平面所成的倾斜度愈大,产生出来的效果就愈明显。

   选择相机位置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有冒险精神。不要从事于一般照片的拍摄,要寻找特殊的角度。不但要考虑高度和角度,还要考虑距离。

   将相机接近被摄体,能使观者对被摄体产生一种亲密感,并能把被摄体从不必要的、带干扰性的四周景物中提炼出来,使整个影象简单化,观者能一目了然。从远距离拍摄,照片就完全不一样了。被摄体将与周围景物混在一起。或与别的景物联系起来,画面上有吸引力的东西少了。在这种情况下,要特别注意前景或背景的景物是否起着干扰的作用,必要时,可移动拍摄点,将干扰性的景物排除出画面之外,或换一个较长焦距的镜头来缩小视野。

   移动相机的位置,对影象的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与镜头焦距的长短有直接关系。长焦距镜头能减轻移动拍摄点所产生的影响,广角镜头则会加深其影响。广角镜头还能把前景物体的重要性强调出来,特别是从低角度拍摄或将相机向下倾斜的时候,尤为明显。

个别处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之后,你将对每幅照片进行个别处理,并在这个基础上选择你需要的画面,取景和拍摄点。因为,每个景物都有它的特性需要加以强调和渲染。如果你是横握相机,并从视平线的高度及中等距离拍摄,那么,暂勿拍!还是再想想吧。

拍摄要点

   1. 用划有格子的聚焦屏取景器进行取景,能帮助你看清楚不同的取景对影象所产生的影响。

   2. 变焦镜头对选取最佳画面是很有帮助的。

   3. 引向画面四角的线条,往往是悦目的。

   4. 如果你已经拍摄了某一种形式的画面,那么把相机转过来,拍摄另一种形式。

   5. 要强调变动拍摄点所产生的效果,可改用广角镜头。

   6. 在动体前面以及侧面像前面,要多留些空间。

   7. 对一种物体,至少要从四个极不相同的拍摄点拍摄四次。

   8. 对杂乱的背景,采取低角度往往能将其掩盖起来。

   9. 地平线或其他分割画面的线条,最好略微离开画面的中心。

注: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术家站的立场,也不代表艺术家站的价值判断!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