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背景:

2009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相关报道

[日期:2009年05月21日] 来源:新华网  作者:陈鹏 [字体: ]

  如往届一样,本届双年展也是由“主题展”和“特展”两个部分组成;同时举行纪录片专题展映。

 

主题展
  主题展部分共有五个单元,它们分别紧密地围绕着摄影本体的“看”与“真”的实现进程展现摄影的力量及其与生活的关系;在这种构思前提下,我们把国内部分与国外部分以主题的相近性作了区分,以便更清晰地呈现出中外艺术家的同质性与差异性:
  第一单元 写真
  该部分主要展出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力图展示出在摄影发展长河中的“拍摄”与“观看”的历史情境及其与普通人生活的历史联系。“写真”既是“照相”的同义语汇,同时具有对真实性的强调;而在某种涵义中更具有祛除遮蔽、袒裎实存的果敢与勇气。但是,它在社会生活的语境中又有家庭与个人影像的拍摄、保存与传承的涵义;“写真”是维系家庭和私人记忆与社会变迁关系的图像文献。具体分为:
  一、《一个中国人的六十二年影像史》(由国内收藏家仝冰雪先生提供的民国时期老照片原作),这是一个中国人整整持续了62年的肖像。
  二、《广东魅影》(由台湾收藏家秦风先生提供的老照片)专题,汇集了自清末至1949年的广东历史影像并加以系统性的整理。
  三、广州历史最悠久的老照相馆——艳芳照相馆,将在展览场地中复制艳芳照相馆的摄影厅,由该馆提供原设备,供观众现场拍照。同时展出艳芳照相馆的历史老照片和由南方都市报等相关部门及市民提供的广州市民老照片。 久
  四、《活佛的眼睛——德木活佛的私人相册》是曾受清朝册封的德木活佛只是由于兴趣与爱好而拍摄和冲洗的家人、友人的照片,但这些照片中所充盈的人性直到今天仍可以给观者带来深刻的感受。
  第二单元 感光
  该部分突出的是摄影的感光—“曝光”的社会学意味,将带有记录性的摄影类型(纪实摄影)置于“感光”这个概念之中,以直面社会生活的真相。在体现出摄影与社会之间的内在关联的同时,以多元的姿态(比如疏离的、冷漠的、亲近的、平行的、批判的等等)来讲述社会问题和民生状况。因此,本单元主要是用摄影对社会事件、社会生活的纪录,并通过专门策划来组织展览。具体的专题主要有:
  一、《家国叙事六十年》(系列)
  1,《国家·六十年》由《人民画报》60年的每一期封面组成。
  2,《我的家庭记忆》 (张甸)
  3,《我的青少年时期》(王景春
  4, 《赖汝强家庭档案》(赖汝强)
  二、《布达拉的见证》(蓝志贵)
  三、《汶川地震周年纪念》:这里既有汶川人在地震后自拍、自选的摄影作品 ,也有《网易》策展人选出的作品,同时还有南方都市报视觉中心摄影记者的流媒体作品。
  四、《SARS背影——被遗忘的非典后遗症人群》(张立洁)
  五、《流浪者·爱心家园》(日越)
  六、《剪彩》(张凡彪)
  七、《天安门广场·360°》(鲍乃庸)
  八、《别墅人家》(赵利文)
  九、《广州华南虎》(黎永泰)
  十、《复制战争》(李洁军)
  十一、《西单民主墙·1978》(李晓斌)
  十二、《无题》(魏壁)
  十三、《黄羊川计划》(周庆辉)
  十四、广东美术馆藏李振盛捡回来的“废照片”
  十五、《柬埔寨监狱影像专题:S-21监狱死囚档案》,这是一组死囚犯的档案照片,可能是摄影史上最特别的肖像作品。
  第三单元 显影
  近年来,以现实社会景观作为拍摄对象的摄影作品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摄影创作中的一个新的现象并逐渐浮显出来。这就是我们之所以提出的“显影”这个概念的内在逻辑。从类型特征上看,这种摄影正好是一种介于传统纪实摄影和作为当代艺术的“观念摄影”之间的摄影类型。该部分的专题众多,主要有:
  一、《北京饭店·1975》(吴印咸)
  二、《桑拿浴》(李前进)
  三、《权力空间+信仰空间》(渠岩)
  四、《北京冲动》(缪晓春)
  五、《广州中轴线·1999-2009》(许培武)
  六、《白宫》(杨铁军)
  七、《中国市场图景》(金江波)
  八、《计划性生育》(何崇岳)
  九、《生态政治》(顾翔)
  十、《工业城市的花园》(刘立宏)
  十一、《楼花》(冯建中)
  十二、《城界》(齐鸿)
  第四单元 放大
  这里的“放大”具有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涉一种通过摄影表达之后的个人视觉经验的放大,从而使拍摄者的主体被投射为一种超现现实的真实;另一是指当代艺术家们大量使用摄影为媒介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无意间改造了摄影的面貌并呈现出一种媒介上的延伸和拓展的状态。该部分的主要专题有:
  一、《负部+后》(洪浩)
  二、《寓言家的小径》(陈维)
  三、《从六里屯到三影堂》(荣荣、映里)
  四、《麦田》(迟鹏)
  五、《群众演员》(张巍)
  六、《新村》(鸟头小组)
  七、《家族.风景与舞者》(陈传兴)
  八、《女孩们》(罗洋)
  九、《惊梦》(刘铮)
  十、《她的声音:啊咔,啊咔!》(沈阳)
  十一、《编码》(宿志刚)
  十二、《超级美女秀》(马刚)
  十三、《国宴+临时病房》(王庆松)
  十四、《失乐园》(刘瑾)
  十五、《四季》(海波)
  十六、《地图实验室》(雨果·提尔曼)

注: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术家站的立场,也不代表艺术家站的价值判断!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