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艺术家网 >> 文化新闻 >> 艺术市场

佛像收藏:方向对了才有机会捡漏 艺术市场

编审:www.artgov.com 来源:中国画家网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2日 点击数:

6月2日北京翰海2013春季拍卖会上,郑华星一人就投得9尊佛像、3件香炉,其中以1978万元投得金铜佛像专场的封面标的——伦敦著名藏家斯皮尔曼家族旧藏的“宋代铜鎏金苏频陀尊者”,并以579万元延请了一尊十四至十五世纪西藏丹萨替寺风格的上乐金刚。事实上,郑华星正式介入佛像主题收藏只有四年时间,但目前他已成为中国佛像收藏界重要的代表人物,去年在西藏举行的“海外回流佛教艺术品展”中,有1/5的展品出自郑华星所藏。“方向对了什么都是捡漏。”

宋代铜鎏金苏频陀尊者2013年拍出1978万。

上乐金刚2013年拍出579万。

佛像收藏还处于起步阶段

6月2日,在北京翰海2013春季拍卖会“五觉—金铜佛像”专场上,郑华星一人就投得9尊佛像、3件香炉,总金额高达数千万元。郑华星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研究后,四年前才正式介入佛教文化中的佛像主题收藏,迄今已收藏了数百尊6世纪—18世纪的佛像,涉及金、银、铜、石、木等材质,尤钟情于12世纪之前的高古佛像。目前他已成为中国佛像收藏界重要的代表人物。

市场上的佛教艺术品以佛像、唐卡、法器三大类为主,佛像为主流。在郑华星看来,佛像文化蕴涵的信息和内涵太丰富了,尤其是佛像体系,时间跨度之长、地域差异之大、种类风格之纷呈,恢弘博大璀璨迷人。而文化上的断层,也让人对精深博大的佛教艺术品认知有落差。郑华星说:“如果用十个阶梯来比喻佛像收藏的段数的话,目前的佛像收藏就处于三段与四段之间,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大众对佛教文化、传统文化审美的回归,佛像收藏收藏空间会更大。”

认知上的不对等造成价值洼地

乾隆盛世的三件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品拍出不同的价格,郑华星爱用此来推论佛像收藏价值被严重低估的现状。他说,一件是乾隆的紫檀龙纹大宝座,2009年在香港苏富比以8578万港元拍出,创当年中国古家具拍卖的世界最高价。另一件是乾隆时期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长颈葫芦瓶,在2010年香港苏富比以2.5266亿港元成交,创中国瓷器工艺品拍卖世界纪录。而一件乾隆宫廷青铜琍玛千手观音像在2011年北京翰海拍卖会上的成交价是635.4多万元。

郑华星分析,紫檀宝座只是皇帝屁股下的坐具,乾隆粉彩也只是一件皇帝把玩的器具而己。而宫廷千手观音像是供皇帝顶礼膜拜的,但与紫檀宝座相比,其拍卖价格却相差10几倍,与乾隆粉彩拍卖的最高价相比差30几倍。从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工艺价值以及审美的国际性来衡量,显然佛像的价值还没有真正体现。“认知上的不对等造成价值的不对等”,郑华星说,“方向对了什么都是捡漏。”

捡漏策略

系统性和学术性是收藏关键

“我为什么不收字画、瓷器、珠宝等门类,是因为我对佛教文化做了很深入的研究比较之后,发现它所承载的深厚的文化内涵、精神信仰、历史和艺术价值是其它门类所无法比拟的,所以才介入。”郑华星认为,捡漏的前提关乎个人眼界、知识积累和判断,包括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郑华星强调,收藏的方向选对了,路线选对了,才有机会捡漏。收藏佛像如果只按偶然性地捡漏的心态去收藏会很危险,因为它会左右你的判断,成功的概率很低。郑华星指出,系统性和学术性是体现收藏水平的关键。比如,收藏佛像,得在庞大的体系里,如高古、明清、藏传、汉传、上师、菩萨、护法等众多门类里挑选适合自己的方向,深入研究、系统收藏,最终才能建立收藏的话语权、定价权。

语录

“捡漏的前提是你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过人的眼光。另外就是机缘了。”——郑华星

投稿/约稿/咨询:4008626001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艺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艺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