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伟新著《中国画与科学之交响》书样
中国艺术家网天津讯(文/张本平)中国画坛近日又出现了一个热门话题——“中国画与科学的关系问题”。这是我国20世纪曾经争论而无结论的话题。是我的老朋友、海洋画派画家、理论家、中原美术学院特聘教授郭文伟先生20多年前就开始用科学思维和意象思维综合深入研究的课题。经过不懈努力,他以科学与艺术相融相生的综合科学理念完成了这一课题研究,并以《中国画与科学之交响——中国画科学探微与海洋画理论体系构建》(简称《中国画与科学之交响》为书名,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我也有幸为该书撰写了序言。今天在这里着重谈一谈这本书的理论贡献。
该书对中国画和新生的中国海洋画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对“中国画综合科学理念”的提出及其对中国画的透视、光影、笔墨理法、立体造型、意境气韵的科学解读;对中国画术语标准化意义的提出及其对中国传统海洋画的考证和中国海洋画一整套理论体系的构建和以“飞白皴”开创焦墨海洋画新领域,并以其验证了中国海洋画理论体系的可行性和对当代中国画分久必合发展的指向性等等重要贡献。
2025年5月22日,刚刚在由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中国书画报》社联合主办的《中国画与科学之交响》首发研讨会暨郭文伟海洋画作品展开幕式上,我也代表中原美术学院发去了书面贺辞!这一大型艺术活动,引发了天津画坛乃至全国艺术网的广泛关注。这部著作,以其跨学科的独特视角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在中国画理论研究领域,被认为是郭文伟艺术理论研究生涯的里程碑和中国海洋画理论体系构建的重要标志。
一、对艺术与科学关系的重新界定
《中国画与科学之交响》开篇即对长期困扰学术界的“中国画与科学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原副主任、《美术》杂志原主编王仲先生在为该书所作的序言中,特别肯定了郭文韦对这一问题的清醒认识。他说:“近现代以来,许多中外著名的文人、艺术家和自然科学家(包括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喜欢谈论‘科学与艺术’的关系问题……由于这个问题一开始概念就很混乱,所以这种讨论和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没有什么像样的积极成果……因为艺术也是科学,艺术是艺术科学,艺术科学是总体科学的一部分,‘科学’与‘艺术’仅仅只是整体和局部的从属关系。因此,所谓‘科学与艺术’的问题,实质上就是‘总体科学与艺术科学’的问题。郭文伟先生的《中国画与科学之交响》正是在这种清醒的科学观指导下,把中国画、海洋画当作‘艺术科学’来展开研究,所以颇有实得”。郭文伟在该书的开篇就明确提出:“中国画艺术无处不科学”这一基本论断,避免了将艺术与科学简单对立或机械结合的误导,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郭文伟从“历史维度”梳理了中国画论中蕴含着的科学内涵,对宋代郭熙的“三远法”、韩拙的新“三远”等透视理论进行了系统总结,对自然空间进行了科学观察与艺术概括。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杨惠东在评价该书时指出:郭文伟在尊重、理解、继承历代先贤本意的前提下,解读了张彦远等人经典画论的科学含量,体现了郭先生的治学精神和责任担当。这种对传统画论的科学解读,不是简单的“以西释中”,而是深入挖掘中国画论中固有的科学含量。
二、对中国画科学原理的系统论证
《中国画与科学之交响》的核心贡献在于对中国画创作各环节中蕴含的“科学原理”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论证。郭文伟利用其跨学科知识背景,从透视学、光学、力学、几何学等多个科学角度,分析了中国画意象、意境创造的技法原理及其科学依据。在透视研究方面,他结合自己多年的测绘工作经验,深入分析了中国画散点透视的科学性,指出散点透视并非“不科学”的表现方式,而是符合人类视觉认知规律的更具普遍意义的科学表达;并证明中国画散点透视包容了西方焦点透视。论证了中国画光影的多光源性、主观随机性、对西画光影的包容性和多光源的虚拟原理及其与可移动的多视点散点透视的科学搭配关系的独创性理论;还论证了中国画如何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及留白表现物象的立体感、空间感和阴阳相济、虚实相生的多光源分布规律;为中国画光影及其综合科学优势验明正身。进而批驳了西方某些学者所谓“中国画没有光影”“中国画不科学,不讲光影”等偏见。
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画派研究分会秘书长宋茄盈在研讨会上特别指出,郭文伟“率先提出并论证了中国山水画留白的双重功能、留白的意象性”,这种研究填补了中国画理论在科学分析方面的空白。
在“笔墨理法”研究方面,郭文伟从流体力学和材料科学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笔墨效果产生的物理机制。他对“海水飞白皴”技法的科学解释尤为精彩,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控制毛笔的含水量、运笔速度和力度,产生表现海浪纹理所需的飞白效果。这种将艺术技法“提炼”为科学原理,再“升华”为艺术语言的研究方法,体现了郭文伟作为科学家兼艺术家的独特思维方式。
三、对中国海洋画理论体系的构建
作为中国焦墨海洋画的开拓者,郭文伟在《中国画与科学之交响》中专门论述了“中国海洋画”的理论体系。他系统梳理了中国画史上海洋题材的传统表现理论依据,分析了传统海景画的局限与突破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他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提出了海洋画分类体系(如彩墨海洋画、焦墨海洋画、水墨海洋画、青绿重彩海洋画、金碧海洋画等等),并详细阐述了焦墨海洋画的技法规律、特点和艺术创新。
郭文伟特别强调了对海洋本质认识的重要性。他在书中指出:“一个艺术家对所要表现的对象缺乏认识、缺乏感情,是不会产生创作激情的,当然也就缺乏灵感,缺乏胆识。”针对历史上人们对海洋的误解,他详细分析了海水的物理特性和运动规律,指出海洋的所谓“破坏性”并非其本质属性,而是外力驱使的结果。相反,海洋具有“追求平衡,宽宏包容,甘受万物约束、驱使,拼搏向上、勇往直前地服务而不图回报的无私奉献的品质”。这种基于科学认知的海洋观,为海洋画创作提供了全新的思想基础。
在“海洋画创作方法论”方面,郭文伟提出了“科学观察、艺术提炼、意境升华”的三阶段创作模式。他强调,海洋画家首先应当像科学家一样准确观察和认识海洋,掌握海浪、潮汐等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和原理;然后通过艺术思维对观察所得进行提炼概括,形成个性化的艺术语言;最终将科学认知与人文情怀相结合,创造出既有科学真实感,又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这一创作理念对海洋画乃至整个中国画创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跨学科研究的方法论价值
《中国画与科学之交响》的出版不仅为中国画理论研究提供了新内容,更重要的是展示了“跨学科研究”的方法论价值。郭文伟在书中示范了如何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艺术分析,同时又避免了机械套用科学概念的弊病。
该书对当代美术教育也有重要启示。郭文伟现任中原美术学院特聘教授、郑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他将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经验,为艺术院校的跨学科教学提供了生动案例。我认为,郭文伟以“大海为实验室、以画笔为研究工具,开创了科学与艺术互鉴的研究范式”。其著作《中国画与科学之交响》突破学科壁垒,将海洋地质学、海洋流体动力学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视觉叙事,为当代艺术注入了人文温度与科学理性交融的时代基因,堪称跨学科美育实践的里程碑。
从更广阔的文化视野看,《中国画与科学之交响》体现了当代中国艺术家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努力。郭文伟不是简单地将西方科学概念移植到中国画分析中,而是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画论中固有的科学思维,并与现代科学认知进行对话。他在书中对宗炳、谢赫、张彦远、王维、郭熙、韩拙、黄宾虹等多代先贤画论的重新解读,既忠实于历史语境,又赋予了新的科学阐释。这种研究路径,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
《中国画与科学之交响》的出版,正值国家大力推进“海洋强国”战略的时代背景。郭文伟在书中专门论述了海洋画创作与海洋强国建设的关系,指出:“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强国建设向我们画家、理论家提出了走向海洋、认识海洋、歌颂海洋强国建设的新时代要求”。这种将艺术创作与国家战略相结合的意识,体现了艺术家的时代责任感。正如王仲在序言中所说:“该书最后传达的海洋画志愿者的呼唤,正体现了海洋画家紧随时代、振兴海洋文化、献身于海洋事业的家国情怀”。
《中国画与科学之交响》作为郭文伟艺术理论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不仅系统总结了他个人的创作经验和理论思考,也为中国画特别是海洋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该书以其跨学科的视野、严谨的方法和创新的观点,成为中国画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实现了“科学与中国画”的真正交响。
郭文伟作品欣赏:
郭文伟简介
郭文伟,1939年生于许昌,科技与绘画兼跨的画家,焦墨海洋画开拓者。现任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画派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海洋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原美术学院特聘教授、郑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原书画院和天津海天书画院艺术顾问、中华文化艺术推广联合会推广专员,曾任原交通部天津航道局测绘公司总工程师、中国测绘学会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水运工程委员会委员、正高级工程师,现为天津市美术家协会、香港文联美术家协会、中国交通书画协会等会员,是天津长城书画院和北京、天津、河南等地多家书画院兼职画家,一级美术师,作品有数十项获奖,并在《国画家》《中国书画报》等数十家媒体发表理论研究成果60多篇,荣获多项理论创新奖,出版有本书和《中国画与科学之交响》《郭文伟山水画集》《郭文伟海洋画艺术》,主编和参编20多部科技著作。
本文作者简介:张本平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原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原书画院院长,《中原书画报》总编,郑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香港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创作院理论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工程学院特聘教授,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客座教授,郑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作家、评论家、鉴赏家、书画家、教育家,是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