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艺术家网 >> 文化新闻 >> 媒体关注

民国女神风:夸张情感戏剧性 无视复杂的精神世界

编审:民族艺术 来源:中国画家网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06日 点击数:

民国女神风:夸张情感戏剧性 无视复杂的精神世界

民国女神风:夸张情感戏剧性 无视复杂的精神世界


民国女神风:夸张情感戏剧性 无视复杂的精神世界

民国女神风:夸张情感戏剧性 无视复杂的精神世界
 

 
  还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着迷于那些民国文艺女性,张爱玲、林徽因、合肥四姐妹、萧红……她们的人生际遇被编成故事,在报纸、网络、微博、 微信里被无数次阅读、转发、传播。以至于我们对她们人生的熟悉程度胜过我们对邻居和同事的了解。甚至,她们也不再只是生活在纸上的民国文艺女性,她们早已 变成民国文艺女神,有拥趸、有粉丝,有许多人为她们的情感选择争得面红耳赤,“根本停不下来”。
 
  民国文艺女性之所以持久受到大众的热捧,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触电”。影视文化已经成为我们社会文化中最强有力的组成部分,数以亿计的票房收 益也从来都是大买卖——在民国热的大背景之下,挖掘传奇民国女性故事自然可以有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收益,影视圈自然要寻找“那一个”。
 
  从《滚滚红尘》刮起的民国女神风
 
  到底是从何时开始,这些民国女性来到我们的时代,参与我们的文化生活?至少应该往前推二十五年。以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情感为蓝本的《滚滚红 尘》赚足了眼球,这部由三毛编剧,林青霞、秦汉、张曼玉主演的电影,红透两岸三地。虽然当时在世的张爱玲对这部片子不屑一顾。这只是喧哗的开始。
 
  而林徽因开始变成“女神”,或许是由十多年前的《人间四月天》起。彼时周迅、黄磊、刘若英正是青春年少,在中国大陆,林徽因那被戏剧化的情感经历从此家喻户晓,她的传记、故事、图片和金句一直流传至今。即使这部剧在当时就被批评有悖真实。
 
  而这一次,是萧红。先是电影《萧红》,接着是《黄金时代》。后者由许鞍华导演、李樯编剧。打着文艺大片旗号的《黄金时代》看起来有着一整套 强大的营销策略——先在校园里试放《她认出了风暴》,请各种高端人士观看,吊足了民国爱好者、文艺爱好者们的胃口。而最近一个月来,先期观影的影评人、情 感专家们在微博、微信里不断发表着对萧红的认识和理解,一波又一波制作精美的海报强势推出,为电影正式上映预热。
 
  从关注张爱玲情感开始的八卦风
 
  在今天,何止是文艺女性,那些与民国有关的一切,影像、文字、故事、课本都接二连三地来到我们的生活中。借此,我们怀念那个让人有无数遐想空间的过往时代。
 
  并不是所有的民国女性都会得到编剧、导演、电影投资方的青睐。选取哪个民国女性作为我们的文艺女神,使其赢得全民关注,由许多微妙条件促 成。这个“她”,要有才华,也要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最好长得美,毕竟,我们这个时代是注重“颜值”的;其次,要有个性,我们需要独特性!“她”的人生也 要有传奇性、戏剧性,“她”的人生要有足够的话题,不能一帆风顺、不能四平八稳,那些最后成为世纪文化老人、慈祥面对人生的老奶奶,一定不是第一人选。而 最为重要的,“她”要有非同一般的情感经历,每一次的交往对象须是著名人物,名字说起来最好能如雷贯耳……是的,话题性——这是人物类电影投资可以获得回 报的最重要条件。具备以上条件还不够,这位女性还要由当代最当红的女星扮演,一众明星共同加盟,这是打造一位民国文艺女性成为女神的最佳阵容。只要影视开 拍,嗅觉灵敏的相关出版物也会即刻跟上——一场民国文艺女神热很快便会“华丽来袭”。
 
  看看我们的民国女性张爱玲成为女神的道路:所有的影视创作都关乎她与胡兰成的关系,电影宣传、电视剧宣传、与其沾边的一切书籍无不与此有 关:张爱玲与胡兰成是否相爱,他们之间是否曾经幸福,他们何时分手……凡此种种问题,牢牢吸住读者和观众的眼球,也成为图书及影视销量的最佳保证。而关于 林徽因,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她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之间的情感纠葛。最近关于萧红的讨论同样如此,萧红与萧军为何分手,萧军为什么抛弃了她;她与鲁迅 之间是什么关系;她与端木、骆宾基是怎样的?萧红怎么情商这么低?!关于萧红的讨论中,评论者们在想方设法拉回一个接地气、受人抛弃的弱女子形象。
 
  二十年来媒体关于三位民国女性的讨论标题无一不与她们的私生活、她们的情感、她们的婚姻有关。我们时代的人们,为她们计算人生得失,为她们的人生复盘,恨不得像算命先生一样为她们指点情感迷津。这一切构成了二十年来我们公共空间里的“民国文艺女神热”。
 
  何时才能关注女神的精神世界?
 
  在这样热闹非凡的讨论中,我们只看到作为沙龙女主人的林徽因,却没有看到这个女人和她的丈夫一起为中国建筑史所做出的贡献,也并未看到她对 自我精神世界的开拓。我们叹息张爱玲孤身客死他乡,却未曾想过这个女性并不畏惧孤独,她终其一生都在尝试写出最满意的“那一本”;我们只看到萧红与好几个 男人擦肩而过,却看不到她的才华远胜过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虽然只活了三十一年,但她的文字却比那些活到八九十岁还不断试图在文学史上改写与她关系的人活 得长得多……在专业领域里,她们有令无数人、无数男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成绩。没有人可以保证自己在颠沛流离的岁月里可以永远得遇良缘,她们能做的,是做好可 以把握的那部分。
 
  夸张人的情感戏剧性,无视人精神世界的复杂性,这是我们时代理解人的痼疾,并且,我们也早已习惯于过度消费他人的情感和隐私,尤其是明星、 女明星们的爱情和人生。民国文艺女性自然也不例外。只是,当我们那样讨论这些女性的爱情选择时,是把一个女人的生存价值等同于是否能和男人厮守一生;是把 情感生活完满当作评价一个人价值的最高甚至是唯一准则;是在用我们时代最流行的“成功学”绑架她们的人生。这样的讨论意味着,每个人都在试图使她们降格, 成为和我们时代有同样趣味的人。
 
  当然,很多人会说,民国女性与电影结缘顶好不过,不然那些80后、90后、00后们,谁会知道张爱玲、萧红,谁会试着去了解民国呢?的确如 此。但问题依然存在,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理解何为完整的女性,理解何为完整的人?《黄金时代》的海报为更加年轻的一代诠释着所谓的民国时代:“想爱 谁就爱谁”、“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可是,假如萧红真的生活在海报上的这个时代,假如她想爱谁就爱谁,那么,她怎么会有逃婚的经历?她又怎么会被囚禁在 地下室里等人来赎身?如果她真的可以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她又怎么会死在炮火硝烟的香港医院里?
 
  与那些优秀的民国文艺女性最好的相逢——是回到她们的专业领域,是去往她们的文学世界,是与她们进行精神对话。而尊重民国的最好方式,莫过于勇敢地正面直视那个真实的民国时代。

投稿/约稿/咨询:4008626001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艺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艺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