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艺术家网 >> 文化新闻 >> 观点评论

物质悖论:如何应对杂乱生活?

编审:子墨 来源:中国艺术家网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3日 点击数:

为了度过经济困难时期,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选择少买一些物品,但也一些人,选择有意识地减少自己的物品。 

 

物质悖论:如何应对杂乱生活?

 

2006年,考特尼·卡弗(Courtney Carver)被确诊为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她花了很长时间来审视自己的生活,然后决定只关注那些真正重要的事。这意味着她需要减少那些占用自己时间和空间的琐事。

 
16x9

 

她回忆:“最初,我根本无法承担,也处理不好。连清理衣柜都成了一件大事,更不用说还清数万美元的账单了,不可能的事。”

但卡弗努力坚持了下来。她发现,舍弃一些东西也能缓解压力,让自己感觉更好。

她说:“我并不是说疯狂的生活方式是病态的,但它们确实会使问题复杂化。放弃一些东西能让我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做我喜欢的事。”

 

她开始在博客上记载她的经历,并最终辞去了在犹他州盐湖市的广告业工作。她开了一个名为“以少成就多”的网站(BeMoreWithLess.com),发起了“333”计划——如何将衣柜里的物品减少到33件——引起很多网民的注意。与此同时,她还发起了一个类似的计划,用来减少厨房里的食物。

物质悖论:如何应对杂乱生活?

卡弗在Instagram上发布自己的极简行头搭配

这样做的意义,是腾出时间和心理能量,将其花在吃和时尚方面。

当然,极简主义并不是新理论。一些古希腊哲学家就是极简主义的倡导者,多数宗教赞美简朴这一美德,各种各样的人都在宣传简单生活的好处。俄罗斯小说家列夫托尔斯泰(Leo Tolstoy)和印度民主领袖英雄甘地(Mahatma Gandhi)也位列其中。

然而,美国全国职业整理师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rofessional Organizers)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54%的美国人因杂乱而倍感压力,78%不知如何应对。

很多人在网上获得了支持,这助推了极简主义的潮流。专家表示,极简运动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卡弗说:“现在有了专门的网站,不同的人通过发送邮件、博客评论和社会频道来分享自己的经历,并为他人提供建议。让一个人开始改变仍旧不易,但对于开始行动的人来说,在网上找到支持变得非常容易。”

“联盟”(Align)是位于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大市的一个专业整理服务中心。创始人贝芙·希金斯(Bev Hitchins)从未见过她的顾客,她常常在线为他们提供意见。

她说:“我的工作对象是那些准备做出改变的人们。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处于瓶颈期,并且想要为之作出努力。而突破瓶颈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整理。”

她表示,这是因为大多数人会出于心理原因积攒物品。

“人们积攒很多物品来保护自己,但这其实只是幻觉,无法使人快乐,只是一种遮蔽。我们忙于保存、维护物品,确保它们能有容身之处。这不是贪心,只是努力去填满一个永远无法被填满的大洞。”她说。

 

“但是,如果人们坚持按照我们的指导来做,就会有很大的改变。你可以选择接受治疗,或是开始简化生活。”

美国经济发展靠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但这也导致了“物质悖论”的产生。巨大的贫富差距意味着会有更多的人拥有自己不想要、别人却急切需要的东西。

位于马里兰州银泉市的“更大的圆”(A Wider Circle)就是一个致力于连接贫富差距鸿沟的慈善组织。

该组织成立于2001年,创始人马克·博格(Mark Bergel)说:“这个地区物品充足,没有理由缺衣少食。每个人都该有一张床、梳妆台、桌椅、被子、毛巾和毛毯。”

每年,捐赠者和志愿者会帮助超过4000个家庭。更关键的是,“更大的圆”也提供教育、工作培训、生活指导等方面的帮助,以解决贫穷根源问题。

“我觉得人们不该抱怨他们拥有太多的物品,我想说的是,人们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你能做些什么。我们必须从大局出发,崇尚简朴的生活,这不意味着人们不该拥有娱乐或奢侈品。但是,除非别人也有了足够多的物品,并拥有过好日子的机会,否则我不会舒适地享受这些东西。”

 
16x9

 

物质悖论:如何应对杂乱生活?

对一些人来说,清理物品后的空屋子可用于救济他人

博格从不在床上睡觉,他说这能让他保持简朴。他想要在自己的生活中直接感受贫穷。

每天,该慈善机构的仓库都会堆满人们捐赠的家居和家庭用品。而到了晚上,仓库又空无一物,所有的物品都被拿给那些需要的人们了。

 

博格说:“物品不仅是物品,还涉及我们的情绪和灵魂形态,这就是我每天在这里看到的事。在把物品转让给其他家庭时,我们改变了那个家庭的一切,同时也改变了捐赠家庭的一切。”

投稿/约稿/咨询:4008626001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艺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艺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