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泰特现代美术馆的秋季大展“波普全世界”(The World Goes Pop)在伦敦弗瑞兹艺博会(Frieze London)和弗瑞兹大师展(Frieze Masters)之前开幕,本次展览呈现了波普艺术运动中被忽视的一些精华作品,强调了波普艺术并非美国和欧洲的专利。事实上,在过去的两年中已有大量的展览和出版物向我们说明:波普,是一种全世界范围内的艺术现象。那些来自圣保罗、布拉格、东京、杜塞尔多夫的艺术家,尤其包括一些被长久忽视的女性艺术家,他们也同样被广告和消费文化所启发,并通过这些意象创作出敏感而时具政治意味的作品。此时,全世界的策展人和批评家们都在重述波普艺术的故事,一场艺术史的变革正在行进之中。
而在此刻参加2015年弗瑞兹艺博会的经纪人们也希望这种重新兴起的学术兴趣能够引导藏家们去更详细地了解波普。近期若干波普展览参展艺术家的诸多作品纷纷登场,其中包括巴西的万达·皮门特尔(Wanda Pimentel)和波兰的玛利亚·佩妮斯卡-贝雷斯(Maria Pinińska-Bereś)。活跃于上世纪60-70年代的日本艺术家田名网敬一(Keiichi Tanaami)的作品,也在博览会上被人们重新发现。
弗瑞兹刮起波普风
P.BGrandPrix_2
田名网敬一
1968
售价3500美元-35000美元
作为知名的平面设计师,田名网敬一在二十多岁时即担任了《花花公子》日本版的第一任艺术总监。田名网敬一对美国的态度颇为复杂:二战时期美军的轰炸使他的童年充满恐惧,而迪斯尼的电影和漫画书又使他爱不释手。Nanzuka画廊(Nanzuka Gallery,展位FM,H8)此次展出了田名网自1970年代之后的作品,包括拼贴画、油画、动画和这幅丝网作品《P.BGrand Prix_2》(1968)。时至今日,田名网的作品集还从未被公开展出过。“从来没有批评家或画廊表现出过对他的兴趣,所以这些作品都被他放在了仓库里,到2012年、2013年的时候才重新发现。我为此感到十分不平。”艺术史学家池上裕子(HirokiIkegami)表示。在弗瑞兹大师展上,田名网敬一的作品价格区间为3500美元-35000美元。
“投入”系列
万达·皮门特尔
1968-1975
售价45000英镑-60000英镑
巴西艺术家万达·皮门特尔(Wanda Pimentel)从平面设计中汲取灵感,创作了许多女性肖像。然而在他的时代,多数国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军事体制上,人们鲜有兴趣讨论性别问题。批评家弗里德里克·莫赖斯(Frederico Morais)写道:“她作品中的一切事物——主题、意象、色彩、空间连结、平面框架——都被用来增强压迫和紧闭的感受。”在本届弗瑞兹艺博会上,安妮塔·施瓦兹画廊(Anita Schwartz Gallery,展位FM,H14)带来了皮门特尔《投入》系列(Involvement Series,1968-1975)中的6件,包括这幅创作于1969的作品。该系列也被收入到在明尼苏达沃克艺术中心(Walker Art Center)举办的“国际波普”(International Pop)巡回展中。“六十年代作品的价值和重要性,直到前两年还是被严重低估的。”安妮塔说道。弗瑞兹展出的皮门特尔作品,价格区间为45000英镑-60000英镑。
圈子
玛利亚·佩妮斯卡-贝雷斯
1976
在2013年,当大卫·拉杰耶夫维奇(Dawid Radziszewski,展位FL,H35)在他的画廊中举办玛利亚·佩妮斯卡-贝雷斯(Maria Pinińska-Bereś的画展时,几乎没有人听说过这位出生于克拉科夫的艺术家。“我当时意识到,这场展览可能会吸引到至少15名波兰艺术史学家的关注。”拉杰耶夫维奇说道。泰特现代美术馆举办的“世界走向波普”中,收入了这位艺术家的一些怪异的装置,这些装置看起来像枕头的形状,让人想起女性的身体部位,旁边则是展示柜。在弗瑞兹艺博会上,拉杰耶夫维奇则带来了Pininska-贝雷斯在70年代之后的作品,包括图中的这一件《圈子》(Circle,1976)。拉杰耶夫维奇表示:“这件作品可能没有那么的’波普’,但它与作者对大地艺术和偶发艺术的兴趣联系更密切。”
学术界正在重新发现波普艺术
波普的再兴,从属于一场更为宏大的艺术史转向。历史学家们正在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1960和1970年代之后的艺术史。学者们发现了许多不同运动之间的相似之处,譬如日本和美国的抽象艺术,譬如南美和意大利的观念艺术,在此前都没有进行过深入研究。
“我们曾经不假思索地接受了一部给定的波普艺术史。那些我们误以为自己了解的东西,我们现在应该对其进行三思。”纽约迪亚艺术基金会(Dia Art Foundation)总监,同时也是“波普全世界”的策展人杰西卡·摩根(Jessica Morgan)表示。在过去,由于语言障碍和欧洲中心主义的立场,“我们没有耐心去了解世界上其他地方所发生的事情。”在泰特现代艺术馆的这场展览中,许多作品“从艺术家们在1960年代创作出来之后,就一直未见天日。”
过去的学者对波普艺术有所回避。“人们以为波普是非常易懂的东西,没有什么值得深思的地方。”批评家托马斯·克劳(Thomas Crow)表示。他的新书《波普的远征:1930-1995年的艺术、音乐与设计》(The Long March of Pop:Art,Musicand Design,1930-95)于今年出版。这本著作将波普运动放在了更大的语境中,并与美国的民间艺术和洛杉矶的朋克景观等联系在了一起。
如今,策展人们正逐渐意识到,波普中尚有更多的故事未被讲述。在上世纪的50-60年代,由于杂志、广告牌、电视上的图像泛滥,艺术家们通过种种手段进行了回应。摩根表示,他们钟爱具体的形象和玻璃等新材料,以及“经简化的图像语言,譬如轮廓和拼贴”。
许多参加了近期波普展览的艺术家们并不喜欢“波普”这个词。在纽约卡托纳艺术博物馆(Katonah Museum of Art)担任总监的达西·亚历山大(Darsie Alexander)表示,在明尼苏达沃克艺术中心举办的由她担任主策展人的“国际波普”巡回展中,许多艺术家起初不愿意加入到行列中,后来才得以说服(该展览目前巡回到了达拉斯艺术博物馆,展期至明年1月17日)。“这些艺术家们认为,波普是一个带有美国标签的运动。”亚历山大说道。克罗地亚艺术家Sanja Iveković则在泰特现代美术馆的出版物中写道:“波普艺术看上去是一场集中于男性的艺术运动,因此我对其并不感兴趣。”(在泰特现代美术馆的展览中,女性艺术家的比例约为40%。)
去年至今年举办的其它波普艺术展,包括法兰克福锡恩美术馆(Schirn Kunsthalle)的“德国波普”(German Pop),该展览探索了包括彼得·勒尔(Peter Roehr)和曼弗雷德·库特纳(Manfred Kuttner)等人在内的西德艺术家作品;伦敦萨奇画廊(Saatchi Gallery)展出的“后波普:东方遇见西方”(Post Pop:East Meets West),该展览考察了波普运动对前苏联、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英国和美国等各处艺术家的影响。“波普并不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而是一个国家接着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接着一个城市的。”亚历山大说道。“波普不止是一种风格,“更是一种精神,是消费文化和大众分配体系所启发出的产物。”
去年底至今年初,伦敦萨奇画廊进行的展览“后波普:东方遇见西方”展出了王广义于1992年创作的“大批判”系列作品
艺术商们则希望“波普”的标签能够帮助那些被历史埋没的艺术家们重新焕发光泽,尤其是当那些波普巨人们的作品在市场上愈发难以企及的时候。具体点,马歇尔·雷斯(Martial Raysse)、马里奥·斯基法诺(Mario Schifano)或杰拉尔德·莱恩(Gerald Laing)等人的作品价格已经开始在拍卖市场上稳健上升,然而只有雷斯的作品过了一百万英镑的大关。相比之下,安迪·沃霍尔1963年创作的《银色车祸》(Silver Car Crash)则在2013年的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05亿多美元的价格落锤。除了波普史上的关键角色之外,波普艺术“已经沉寂了许久,但改变很快就会到来”,艺术顾问克里斯·布莱斯(Krysty Bryce)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