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艺术家网 >> 文化新闻 >> 艺术名家

启功:那个被唤作“国宝”的老头儿,书画诗词全通获誉“国宝”

编审:艺术观察 来源:中国艺术家网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20日 点击数:

纵观启功93年的人生历程,他过的基本上是书斋的生活。他在书法、绘画、诗词方面都有很深造诣,并为我国的文物鉴定界做出巨大贡献,由此赢得“国宝”之誉。而他孜孜不倦的求学历程,与妻子的相濡以沫,成名后的谦和率真,又让人感慨万千,敬由心生。

  生平
  启蒙→祖父作画似变魔术
  启功是满族人,属正蓝旗,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他生于1912年,此时家道早已败落。父亲在他一周岁时因肺病去世。启功的启蒙老师是终身未嫁的姑姑和他的祖父。他姑姑文化不高,但她把常用字都写在方寸大的纸片上,逐个教启功读写。启功的祖父写得一手好字,他命启功勤于临摹,并教启功念诗。
  祖父经常让启功看着自己画画。启功回忆说;“祖父随便找一张纸,或一个小扇面,信手点染,这里几笔,那里几笔,不一会儿就画好一幅山水或一幅松竹。每到这时,我总睁大眼睛,呆呆地在一旁观看,就像所有的小孩子看魔术表演一样。我因此萌发了当画家的想法。”
  求师→故宫特价日学鉴定
  从启功15岁到25岁,他结识了一些当时知名的艺术家、诗人、学者,如贾羲民、吴镜汀、戴姜福、溥心畲、溥雪斋、齐白石、陈恒等,并向其中一些人正式拜师。
  贾羲民对启功的教益和影响主要在书画鉴定方面。贾先生常带他去看故宫的书画藏品。当时故宫的门票是一块钱,每月一、二、三号实行优惠价,只需三毛钱,两个人便天天都盼着这三天。每次看展览,贾先生就给他讲一些鉴定、鉴赏的知识。其中一些上等展品会持续展览很长时间,如董其昌题的范中立《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等,所以启功对这类作品印象非常深,多年后他说:“现在闭起眼睛,我还能清楚地想象出它们当时挂在什么位置,每张画画的是什么,画面的具体布局如何。”
  妻子→无以为报磕头言谢
  1932年,启功20岁,与比他大两岁的章宝琛完婚。启功的母亲和姑姑病倒后,几乎全由章宝琛一人照顾。给母亲和姑姑送终发丧后,启功深感无以为报,便请妻子坐在椅子上,恭恭敬敬地给她磕了一个头。“文革”期间启功被审查,章宝琛冒着危险,保存了启功的大部分手稿。
  章宝琛1975年肝炎病发,启功白天工作,晚上赶去医院,在病床旁搭几把椅子,睡在妻子旁边,这样过了三个多月。得知妻子已时日不多,启功失声痛哭。
  启功无儿无女,孤单一人走完了余下的人生。他生前说:“很多人劝我再找一个老伴儿,但我宁愿一个人。”他对亲属说:“要是我走了,就把我与宝琛合葬在一起。我们来生还要做夫妻。”
  晚年→教学为主笔耕不辍
  落实政策后,启功重新被评为教授,教授古典文学。1984年,72岁的他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被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一生有很多光辉的头衔,但他认为那些都是自己的“副业”,自己的主业只有一个,就是“教师”。启功讲课如同写文章一样,十分注意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如讲到诗歌格律时,他亲手绘制了律诗平仄图表,便于学生掌握其规律。
  1989年,他把义卖字画所得的163万余元全部捐献给了北京师范大学,设立“励耘奖学助学基金”。晚年他患有严重眼疾,书写不便,便自己口述,由人代笔,于去年以92岁高龄推出了《启功口述历史》《启功讲学录》等5部著作。

  成就
  书法→自创“启体”卖价高
  启功曾临习大量碑帖,他的书法作品,无论条幅、册页、屏联,都能表现出优美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被称为“启体”。书法界评论道:“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
  对于书法艺术本身,他也有很多创见。一般人学书法都是从写“九宫格”或“米字格”开始,并把字的重心放在方格中心。启功却发现,字的重心不在传统的米字格的中心点,而是在距离中心不远的四角处,还推算出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正符合所谓的“黄金分割率”,对学习书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启功的书法作品在市场上极受青睐。以2003年北京春拍为例,中国嘉德共推出他的10幅作品,全部成交,其中超过8万元的有4幅,《行书唐宋诗七幅》镜心被拍至41.8万元,成交价令人咋舌。
  绘画→山水竹石表意趣
  启功画作的风格是:构图严谨,手法生动,色彩鲜明,韵味悠长,尤其擅长山水竹石,极富传统文人画的意趣。“秋山人在画中行”是其常用的题材。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已在画坛崭露头角,50年代达到艺术高峰。他也曾作画卖钱,贴补生活。
  启功晚年画作价位呈稳定上升趋势。中国嘉德1999年秋季拍卖他的《朱竹墨石图》,以7万余元成交。到了2002年,同样的四尺整纸启功朱竹图价位已在10万元以上了。近年启功眼疾加重,作画十分困难,画作更显珍贵。
  他多次为国家领导人出访及国际交流绘制作品。启功生前风趣地说:“我这里是礼品制造公司。”
  诗词→旧体诗抒发现代情
  启功是一位独具风格的当代旧体诗人。他的诗既格律工整,语言典雅,又参用当下词汇,深具现代气息。诗、书、画常在他的作品中统一展现,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如他在《翠竹牡丹成一家》画作中题诗曰:“翠竹牡丹成一家,刚柔并济好生涯;劲节虚心誉君子,天香国色领百花。日月常新情依旧,容颜不老驻春华;我愿人间尽如是,幸福美满千万家。”
  鉴定→用功最勤成“国宝”
  启功曾说,他平生用功最勤、成就最显著的就是文物鉴定,尤其对古代的书画、碑帖,见识卓异,造诣精深。1947年他受聘为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负责鉴定书画、审阅文献档案、整理清代史料。
  1983年,国家文物局聘请国内顶级专家组成7人小组,对国内各大博物馆收藏的珍品进行甄别鉴定,启功即是7位专家之一。除书画外,他还对出土文物及古代书籍进行鉴定,如王安石书《楞严经要旨》、宋代龙舒本《王文公集》等。近两年还参与了震惊文物界的《出师颂》、《淳化阁帖》的收购与鉴定工作。启功因此成为文物界不可多得的国宝级人才

  ■生平逸事
  1.一些爱新氏喜欢夸耀自己的姓,但启功不喜欢,他觉得这么做“没劲”。有人给他写信用“爱新觉罗·启功收”的字样,启功便标明“查无此人,请退回”。他生前曾说:“你查查我的身份证、户口本,以及所有正式的档案材料,从来没有爱新觉罗·启功这个人,只有启功这个人。”
  2.启功生性宽厚。一天他来到潘家园,看到门口的店铺挂着署有他名号的书法作品,但没有一件是他亲手所写,全部是别人仿写的。启功笑道:“写得都比我好。”
  3.虽然启功很尊敬齐白石,但他还是直言不讳地指出,齐白石的长诗不如短诗,在论诗和作诗时也有些错误。启功生前曾说:“当然这并不妨碍我对齐先生的尊敬,他也挺喜欢我,总管我叫小孩儿,常念叨:‘那个小孩儿怎么老没来?’”

  ■部分著作
  1.《启功口述历史———讲出心底的痛》。启功自传。
  2.《启功丛稿》,集个人学术之大成,分诗词卷、论文卷、题跋卷。由中华书局出版。
  3.《启功讲学录》,由其学生整理成稿,典型地体现了他博雅通学的学术特点。
  4.《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启功个人的三部诗集,从1989年起陆续出版。
  5.《论书绝句注释本》。既是一部书法史,又是一部书法研究史。
  6.《汉语现象论丛》。研究诗词语言。
  7.《说八股》。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八股文的来源、流变及体制格式等常识。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新华社发

    《京华时报》(2005年7月1日第A35版)

 

  11岁的启功和祖父裕隆在一起。
  20世纪50年代,启功和夫人章宝琛。
  20世纪80年代初,启功的“抱竹图”。

投稿/约稿/咨询:4008626001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艺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艺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