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细把江山图画》 傅抱石
中国画100X11.5cm 1961年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瑞麟,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自幼学习篆刻与绘画,热爱石涛,为了表达对石涛的崇拜,自号抱石斋主人。1933年在徐悲鸿的帮助下东渡日本留学,专攻雕塑及东方美术史,并继续研习篆刻和绘画。1935年回国,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抗日战争期间,随中央大学迁至重庆,居住在歌乐山金刚坡。在这里,傅抱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1949年后,傅抱石先后在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江苏省国画院工作,历任江苏省美协分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等。《待细把江山图画》是傅抱石山水画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画名取自宋代辛弃疾的诗句。1960年,傅抱石率江苏国画院写生团到达华山,体力不支,未能登顶,只能在山下青柯坪仰观。这虽然是一个遗憾,但却造就了《待细把江山图画》的独特视角和结构。画面以俯身高仰的角度展现了华山的雄姿勃发,物象满而不缀,空间感极强。近景中缓坡上,林木、房屋、人影隐现,弥漫在山谷的雾气自然拉开了高高耸立的山峰间的距离,使画面充满空灵通透的气息,观之仿佛可以听到山林中的林籁泉韵与空谷传音。其独创的抱石皴与点法、墨法相互配合,勾画出的山岳脉络与景深效果浑然一体,完美展现了华山的磅礴气势和浓浓诗意。画题与景物相得益彰,艺术家为千古名句赋予了完美的形象,其中对“细”的刻画尤令观者动容。立意触情,艺术家用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细致地展现了华山的醉人景致,更细腻地传达出了艺术家对这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白文钤印“换了人间”,准确地表达了这种新的气象,这种气象既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又突破了传统文人的水墨程式,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体现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炙热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