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艺术家网 >> 文化新闻 >> 展览现场

郑勇华书法、国画作品

编审:HY 来源:中国艺术家网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4日 点击数:

01

 # 厚德载物 #

郑勇华先生是中国美院特聘助理研究员,专注于书法研究。这幅《厚德载物》的行书作品,给人一种亲切感,意思是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才能受到尊重。

作者在书写这幅作品时采用了行书的手法,字体相对扁平且气势横贯全文,特别是在"物"字后面的两个撇,他特意使用了一个内撇和一个外撇。

作品中“德”字左边的偏旁部首采用了一笔书写,整体线条流畅,采用中锋而非侧锋,展现了流动的美感,他的雅号是"西湖",也被称为"老梅"或"西湖梅墨",他已使用这个雅号近50年。


02 # 厚德载物 #

这幅这幅作品是专为小空间设计的,字体非常秀美,特别是每个字的间距和形态都各不相同。仔细观察可以看到每条线条都在流动,没有停顿的痕迹,整体呈现出一气呵成的效果。

郑勇华先生在作品中使用了一个自刻的骑手印,名为"美意",以及他的个人生肖"羯羊"。

03 

# 竹 #

这幅画描绘了竹子,它是文人墨客们非常喜欢的主题。每片叶子都有不同的形态和特点,有近的、有远的、有淡的、有浓的。画中描绘了三两根竹子和一块石头,作品上的印章是作者自己雕刻的,他根据需要用印章补充了空白,以达到最美的效果。

另外,作品的诗句非常出色,它采用名家作品,无论从近处还是从远处看,都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人气息,透彻体现了千年中国文人的精神,坚贞不屈的品质。正如诗中所说:咬定青山不放松,我们应该坦荡正直地面对生活。

04 

# 将进酒 #

这幅书法描述了《将进酒》,黄河奔流到海的壮丽诗句,象征着生命的无尽奔腾。其中一句提到了年轻时的黑发逐渐变白,寓意着时间的流转和人生的短暂。作者在写这首诗时,感受到了人生的苦短和转瞬即逝,他在创作时全神贯注,运用连贯的笔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对于专业的书法研究者来说,观察线条的连贯性是非常重要的。书法中的点和动态非常重要,特别是三点水的运用。整个过程中,作者运用不同的笔画和流线型的线条,每一点、每一横都没有停顿,诗句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意境,传达了人生的苦乐参半,诗句的气势长远,作者在书写过程中运用了多种笔法的特点。

总体来看,这幅书法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感,作者将自己的心境与董其昌的草书和黄羲之的兰亭序相结合,运用了葵丑牟出的笔法,创作出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05

 # 沁园春雪 #

创作这幅画时,作者喝了酒看着雪,沉浸在我们伟大的毛主席所创作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的思绪中,仿佛看到他站在高处俯瞰祖国大地。

作者一气呵成完成了这首诗句,并盖上了几方章。第一个章是骑手章,代表着他的身份;另外一个章是他收藏的清代的章,刻有“金用什么试?用火试”的字样,哲理深入人心。

06

 # 枫桥夜泊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首诗几乎家喻户晓。在创作过程中,后半部分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作者注重连贯性,一气呵成,他的书法风格采用了行草和草书,因为书法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美感,追求独特而非重复。每一笔画,尤其是线条的粗细变化和解体的变化都有独特之处,永不雷同。

07

 # 诫子书 #

作者使用了长风加狼毫的毛笔,笔触在线条转折处较僵硬。在线条的粗细变化方面,作者注重多样性,尤其在笔画上更加细致。

在欣赏一幅作品时,笔画较多会给人漂亮的感觉,但不应雷同。创作大作品时,不应过于随意,而是要追求长线条的延展,以展现气势,整体章法的破坏会影响作品的美感。

欣赏书法作品时,主要看它的整体效果、是否漂亮以及是否有瑕疵,线条过长会显得丑陋,尤其是两条长线条,会破坏整体章法,在写书法时,从点开始,点的大小也会影响整个作品的篇幅。

08 

# 竹 #

这幅画以郑板桥的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为灵感。作者认为这句诗非常广义,可以理解为科学家在科技项目中始终坚守和追求创新。

画中使用竹子作为跟作者同姓的郑板桥的象征,并通过浓淡的色彩和适当的距离感表现出画面的层次感。

行书字体书写了"咬定青山不放松",表达执着和追求的理念。画面虽然不大,但意境清新、淡雅,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在构图和细节处理上,作者注重组合大小、线条粗细以及竹竿和草的描绘。

0909

09

这两幅字是经过四字对开后完成的,排列方式经过仔细考虑。作者认为如果把它们装裱在客厅里会非常漂亮,因为它们写出了润物细无声、细腻、静谧的感觉。

作者认为人生很短暂,这首诗句教导我们要有勇气和毅力,就像梅花一样不怕困难,不畏寒冷,坚守我们的道德水准,传播正能量。

投稿/约稿/咨询:4008626001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艺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艺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