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艺术家网 >> 文化新闻 >> 独家专题

故乡的水塘

编审:李延 来源:中国艺术家网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1日 点击数:

我小时候,常回河北省海兴县的农村老家。那会儿,老家的亲属很多,有爷爷、奶奶、大爷、大娘、二大爷、二大娘、姨爷爷、姨奶奶、表姑爷爷、表姑奶奶,再加上叔伯表亲的兄弟姐妹侄男甥女......诺大的一个亲属团嘞。

那时,我还在上小学,总是在放暑假的时候回老家。记得那一年夏天,已银发斑斑的大娘专程从农村老家赶来天津,接我们兄弟仨过去。晚上,临行前,在疙瘩楼母亲用“支炉”烙了十多张发面糖饼给我们带着以备路上吃。

“可以回老家去玩喽!”我们兄弟三人还挺高兴,一人手里抓着一个糖饼,一路小跑一路吃。急得大娘在我们身后直喊:“慢着点,孩子们……”

在天津站上车坐了半宿的火车,然后下了火车去倒长途汽车。去我们老家的那班长途汽车是早晨5点多钟的,这样我们就又在车站呆了了半宿。

翌日清晨,我们坐上长途汽车出发了。汽车一开,我们几个扒在车窗口一个劲儿地看风景,一望无际的田野、村庄、庄稼、树木……我们都看呆了,这农村真是比疙瘩楼大多得多呢!还小的时候,父母虽然带我们回过老家,可那时不记事。而这一回就不同了,我们正处在长知识的年龄,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新鲜好奇。

下了长途汽车,我们还得走好几里地才能到家。别看在疙瘩楼爬墙头玩多累也没觉着累,可走这几里的农村土路还真让小哥几个咧嘴了。

原因是啥呢?这农村不比城市,一马平川,没有高楼大厦,走老半天的路,除了过人高的一片绿一片绿的庄稼地,也见不着个人影,而且脑瓜顶上火辣辣的太阳追着晒你,想找个阴凉地儿都难。

大娘也看出我们几个走路走累了,就招呼说:“来,咱们找块树阴歇一歇咋样?”“不歇了,不歇了。”我们几个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我们都惦记着赶快走到家去。“这路还有多远呢?”我问大娘。“不远了,不远了,再往北走一旮旯,再往东走一旮旯,就到咱村子了。”大娘一手比划着笑嗬嗬地说。我发现大娘说路向,爱说东南西北,不象在我们在疙瘩楼碰到有人问路,就告诉朝前或往后走或见路口左拐弯或右拐弯什么的。置身“广阔天地”,你若是东南西北都分不清那可惨了。我想起看过的地理书上说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是一钻出庄稼地,我还是找不出个东南西北来。

大娘带着我们总算是走到家了。在连间的土坯房子里,见着了爷爷、奶奶、大伯、嫂嫂、姐姐……好一大家子人呢。“走累了,口渴了吧?”大嫂给我们每人倒了一碗热水递过来。这是特意给我们烧的水,农村人喝水都是拿个瓢在水缸里一舀就喝了。我们小哥仨端起碗一喝水才知道,由于盐碱地这家乡的井水是咸的,越喝越渴。“还是吃瓜吧,这瓜可甜呢!”大姐姐说着,拎过来一小筐的甜瓜脆瓜给我们吃。

晚上吃饭了,一张小地桌围着一大家子人,一个冒着热气的笸箩里盛着满满的刚刚出锅的高粱面饼子、玉米饼子和少量的白面馒头。这白面馒头是给我们小哥仨吃的,爷爷、奶奶还有大伯他们吃玉米饼子,嫂嫂和大姐她们只吃高粱面饼子。而吃的菜就更简单了,就是地里现摘下的菜瓜,一拍一切,然后放点盐放点蒜瓣,盛在一个小盆盆里大家吃,还有就是大葱蘸酱了。怕我们小哥仨吃不了这个,奶奶叮嘱家人特意给我们炒了一盘葱花鸡蛋,这在城市也许不算啥,可在当时生活并不富裕的农村老家算是待客高规格了。

二弟看见大姐他们咬一口高粱面饼子咬一口大葱蘸酱吃得满香,误认为人家有好吃的东西不给他吃,就也要了一块高粱面饼子,他搁到嘴里一咬,呦,好硬,费劲地嚼嚼了几嚼,再使大劲才好不容易咽下去。“这玩意儿不好吃,剌嗓子……”二弟雌牙咧嘴地抱怨说。

大伯眯笑着眼睛,使筷子轻轻一敲二弟的脑壳:“瞧瞧,他说剌嗓子,你这嗓子也太细点了吧!”

“哈哈哈……”一家人哄堂大笑。

对农村老家的那个水塘情有独钟,在村头田埂边的一洼水塘格外珍贵。炎夏,柳丝婆娑,蝉鸣悦耳,小孩子们在水塘里玩耍,快乐之至。亦有三三两两农耕人牵着牲口在水塘草丛边饮水,蛙跳鱼游......犹如一个不似江南可媲美江南的水乡风景一般。

 

记得,有一回我与小伙伴们在水塘里游戏,脚下一滑,一个没留神,人栽倒水底呛水了,后来被大人发现了,把我从水塘里拉了出来送回了家。我整个人就落汤鸡似的,全没了精神气,而且还打摆子发烧了,可把奶奶急坏了,她忙不迭地去村里找来赤脚医生秀姑,给我量了体温后,打了一针退烧药,我昏昏沉沉地睡了一宿,转天就痊愈了。自此后,奶奶不再让我一个人去水塘玩了,她找来大些的兄弟姐妹看护着我,才允诺放行。

在水塘边,我曾听大姐讲过牛郎织女的故事。我那时特别爱看民间故事书,对牛郎织女的故事也略知一二。触景生情,那种男耕女织的神话,似乎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老家那时还没有电,晚上家家都点煤油灯。天一黑,外面真是伸手不见五指,出行都得拎着马灯或持手电棒照亮,不然,那又窄又长坑坑洼洼的土道可不好走,兴许撞了墙碰了头都不知咋回事。黑灯瞎火的我自然不敢出屋,更不要说去水塘玩了。有一天,也是夜晚,天上有朦胧月光,我闻听大姐她们要去水塘洗澡。我一下子联想到牛郎织女的故事,出于好奇,我问大姐:“洗澡能带我去吗?”大姐扑哧一笑:“你是男孩子,不能带你去的。”哦,难怪故事里的牛郎是偷着去的......我心想,傻傻地冲大姐扮了个鬼脸。

1966年文革,那时我上小学四年级,这一年的暑期特别长,小学五、六年级都没上,直接升入中学。因而这一年一直呆在农村老家,赶上了在农村过中秋节。当年人们都在搞运动,哪里会有过节的气氛。然而,在农村老家还没有电灯的八月十五夜晚,那一轮明月格外的耀眼,把家乡的水塘映得朗若白昼,我们一群小孩子们在水塘里嬉戏玩耍,沉浸在久违的快乐中......

月是故乡明,这是我少儿记忆中的一次难忘的故乡中秋节,是与血浓于水的亲情、故乡水塘融汝交织在一起的。


文/王鹏飞


王鹏飞,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文学作品集《一个窃贼的二十四小时》(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投稿/约稿/咨询:4008626001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艺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艺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