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河北省民俗漫画艺术家刘现辉
(报告文学)
中国艺术家网河北讯 文/耿西康 仲冬时节,我应正定朋友贾大山之子贾永辉先生之邀,参加了在衡水湖畔刘现辉民俗艺术馆召开的《忆大山》画展座谈会。
这次《忆大山》画展座谈会,是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协会手工艺专业委员会主任、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北公益活动有突出贡献的民俗漫画家刘现辉老师,经过两年时间的精心筹备而召开的。
座谈会开始前,当贾永辉先生把刘现辉老师介绍给我时,我紧紧握着刘现辉老师的手,仔细的打量着他:中等偏胖的个儿,宽阔的额头,略带连鬓胡子的四方脸,高挺的鼻梁,浓黑的眉毛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烁着画家深沉睿智的光芒,常年的采风奔波和风吹日晒,他的外貌看上去略显沧桑,但艺术家那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我的目光……
理想在追梦的路上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幸福和快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的憧憬。回忆儿时,仿佛时光倒流,那段纯真无瑕的时光,永远镌刻在我的心头。”刘现辉情不自禁的向我倾诉着,把我带到了他的童年。
1970年,刘现辉出生在赵州桥畔的曹庄村。这是一个八千多人的大村庄,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还非常艰苦,刘现辉的家庭也不例外,他的爷爷是抗日时期入党的老党员,父亲是大队干部,刘现辉兄妹五人,都生活在这个村子里,他的童年和少年没穿过一件像样的新衣服,哥哥姐姐的旧衣服通过母亲灵巧的双手,修修补补后他又穿在了身上,虽然生活艰苦,但现辉的精神生活却很富有,他五六岁时,就对画画非常上心,墙壁上、木板上、院子里都成为他的练习阵地,一有时间,他就画个不停,小人、小动物、村里的各种景物都是他画画的参照物,一年四季坚持不懈的练习,冬天手上冻得裂开了口子,经常疼得他满头大汗,但他还是坚持画下去,他太喜欢,他痴迷了,那时家里很穷,根本没有买画纸、画笔的钱,现辉就把家里的废书废纸挑着画,没有画笔,他就把哥哥姐姐用剩下的铅笔头,套上塑料管接着用,有时实在没有纸和笔了,他就拿根筷子在地上画,有些小朋友看他画的这样认真,就故意和他捣乱,弄的他只好在自家院子里,撒上一层沙土,在院子里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自己满意后,再画下一幅。那时画画,他既没有大人的指点,更没有美术老师的专业指导,就是自己模仿着照葫芦画瓢,对他唯一有帮助的,就是那时的连环画小人书。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连环画曾是中国美术的重要画种,很多经典中外名著,被美术家创作为连环画作品,在社会上广为流转,成为不可替代的精神食粮,滋养了几代人。“当时的连环画定价并不高,每本很少有超过一元的,就是这种价格,对很多农家子弟来说,也买不起,村里有时来货郎,经常卖一些小人书,每次我都在货郎车旁转来转去,看到谁家买了,我就记在心里,有时带点家里的好东西,换着看人家的小人书,走亲戚时,看到人家不要的小人书,我就向亲戚要来,照着小人书一点一点描画。”刘现辉向我回忆着他的童年。连环画让刘现辉学到了很多东西,四大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人与海》、《战争与和平》、《林海雪原》等等,都是通过看小人书,来模仿画画的。儿童时期的刘现辉,心里只有一个目标,长大后我一定要做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漫画家,为社会画出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
刘现辉在村里读完小学和初中后,就到范庄镇上高中。17岁那年,他的父亲不幸去世,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日子更加艰难,不得已刘现辉离开了学校,开始自己学做生意,他卖过水果,推销过农副产品,开办过塑料加工厂,虽然干得很艰难,也没挣到多少钱,但现辉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一个偶然的机会,刘现辉在石家庄看到来自衡水的内画艺术,他非常喜欢。1997年春天,他收到一封来自衡水内画艺术学习班的邀请信,他带着好奇心,扔下自己的买卖,只身来到了衡水,他边学习边在衡水考察,他看到衡水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淳朴的民风,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底蕴,他深深的爱上了衡水这片充满着理想的热土,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他熟练掌握了内画的全部技术,为创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2000年悉尼奥运会,刘现辉接到一批考拉熊内画工艺品订单,他组织了一批人,一起加工,他严格按订单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受到了客商的高度称赞,这批订单使他逐渐在业内有了名气,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刘现辉抓住机遇,先后在华山、上海、杭州等地开办了四个门市,随后他又在东南亚多个国家举办过数次个人作品展,他的内画事业风生水起,他收获了人生以来的第一桶金,已成为被人眼中羡慕的名利双收的内画家。
随着岁数逐渐增大,刘现辉越发怀念儿时的农村生活,也更怀念那些逐渐消失的民俗景象,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总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童年那些趣事,如同电影一样历历在目。对家乡的一些民俗印象、对河北的一些风土人情印象很深,童年记忆总是让我回味。搞内画虽然很赚钱,但那不是我的初心,他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决定创作属于自己的系列民俗画,用画册留存河北的风土人情和美好记忆。我要用画笔为社会、为人民大众把童年的那些趣事,把过去的农村生活景象传承下来,赓续中华文脉,留住时光,留住乡愁。
圆梦在勤奋的创作中
2015年,刘现辉放弃内画事业,开始专攻民俗画。他学习了年画、漫画和连环画等绘画手法,并加以融合,他用笔简约、空灵,但线条强烈,无论是构图,还是在用墨艺术表现手法上,都是一种创新,在感官上给人一种全新的变化,他的人物绘画,情感表现的极为丰富,技法娴熟,思想沉稳,每幅作品不浮于形而注重内涵,汲取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朴素而率真,长期的创作实践,他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画法,先用铅笔构图,再用手笔勾勒、晕染,画作只有黑白两色,比较有质感,也有怀旧的气氛。这些作品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画卷,再现了农村生活场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颇具燕赵大地风土人情的艺术风格。
刘现辉清楚地记得他创作的第一幅民俗画,画的是小时候和伙伴们打野仗的场景。从构思到下笔作画,他用了三天时间。一位朋友看到这张民俗画,感慨的说:“看到这幅画,就像看到了小时候,一下子勾起我的记忆,想起当年和小伙伴儿们在田野里疯跑、追逐嬉戏。”朋友的评价鼓舞了刘现辉,他接连创作了许多具有自己鲜明特点的漫画。打水漂、玩弹弓、翻花绳、摔泥炮、掏鸟窝……看过刘现辉民俗画的人都惊叹不已,都说在这些画作中看到了家乡的影子,看到了自己的小时候。
刘现辉就这样快乐地创作着,并快乐地与人分享着这份快乐。2017年,他偶然间接触到了快手,看到别人分享的生活点滴,他也想把自己的作品放到这个社交平台上。他希望把记忆画出来,这也是记录,是回忆,也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大家一起分享这份回忆。
从石家庄本地的“打春鸡”传统民俗,到爱劳动、敬老人的传统美德;从小伙伴们打野仗,到热闹非凡的乡间庙会……刘现辉用一幅幅民俗画呈现着家乡和童年的记忆,又通过社交平台分享给网友。让刘现辉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画引起了网友强烈的“共鸣”。
“好亲切啊,这不就是我小时候吗!”这是网友们在他的快手作品下最常见的留言。
一幅题为《换面》的作品,姐姐带着弟弟坐在自行车大梁上,父亲带着头巾、裤子补着补丁,脸上布满皱纹……画面引起了广泛的心里共鸣,数十万网友欣赏,仅评论就高达数千条:“我记得小时候淘气,脚丫子卡车轮子里,可疼了”“刹车夹到手的有没有”“那时候路真颠,每次坐大梁上全身的肉都颤”……
刘现辉用风格独特的民俗画勾起了沉寂在大家心底的乡愁,并引起广泛的心里共鸣,也让他的粉丝数呈现几倍增长。
刚开始的时候,也就几个粉丝。现在,我已经有几十万粉丝了。说起现在的粉丝量,刘现辉说,他发布民俗画的初衷并非想成为“网红”,但他的画能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让他很感动,也很开心。
“我的素材大多来源于我小时候的河北农村,一般都是以老年间的生活片段为主。”刘现辉说,这些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的人物与场景,刘现辉在武强年画中汲取了不少营养,现在作品里有很多武强年画的元素,比如小孩脑袋胖胖的很喜庆,让人看着有种愉悦感。画画看似简单,其实要在脑子形成一个完美的画面,刘现辉的作品大部分源自个人生活经历,也有不少采风收获的内容,他经常去乡村找一些老人,也会有意识的和朋友聊一些话题,多方面深入挖掘生活,他经常去全国各地采风,有时也到国外去,接触面比较广,创作思路也更加广阔。
刘现辉的民俗画,具有浓烈而亲切的民生气息,画面朴素,线条流畅,意趣诙谐,意境高远,有诗的含蓄,大地的深广,有历史的凝重,更有时代的气息。
刘现辉认识到,这个时代需要文化,更需要思想,有时文化的影响力比实际的投资还要大,做事情挣钱是一方面,还得做有意义的事,刘现辉的漫画作品中有一幅名为《孩子不会在原地等你》,人们感触很深:“父亲母亲背着很多钱回来了,孩子却让警察带走了。原因就是大人天天在外忙着挣钱,说是给孩子奔前程,却忽视了教育。孩子缺乏管教,总在家玩游戏,接触不良信息,行为出现问题。这是截取了一个有代表性的社会现象,有警示的味道。孩子的问题实际上是出在家长身上。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很多人把孩子放到托管、学校,或者交给老人。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传身教比什么都强,可在家陪孩子就没办法挣钱、没办法生活,这是很现实的社会问题。”
社会需要创作更好的精神产品
刘现辉每完成一件作品,都会配上相应的文字题解或打油诗,为的是让人看着更有趣,同时他也会发微信、快手、抖音,一一征求网友意见,人们的鼓励和期待,使他慢慢萌生了一种社会责任。刘现辉和我谈到了一个让自己内心深处很痛的事,去年东北一位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七十多岁的农村老汉,在邻居孩子的手机上,看到了刘现辉的民俗画集,晚上就给他打电话说要买一套书,趁星期天去县城汇款,接到电话后,刘现辉没有在意这个事情,以为老人是说说而已,那个星期天的早晨,又接到老人的电话,说坐公共汽车去县城,并要了银行账号,这时候他仍有一搭没一搭,但中午他的手机果然收到了汇款提醒,这一下让他难过了一个下午,一个偏远农村的老人,竟能坐着公共汽车去买书,想到这些,我就心里非常自责。
老汉买的这套作品集里,画的很多物件,在当年的农村都称得上是“奢侈品”,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所谓的“奢侈品”早已成“破烂”,而他的画,却成为当下的一种精神“奢侈品”。
河南一位患癌症的小伙子,觉得生活已经没什么意义,对自己的病情也心灰意冷,经常闹脾气,打骂爹娘,父亲在书店看到刘现辉的《远去的炊烟》《趣童年》等民俗画,他花一百多元买了几本拿回家去,儿子无意识的拿起小书看起来,翻了几页,被书里面父母辛劳养育孩子,培养孩子的画面所吸引,他爱不释手的翻看着这些有情趣有故事的连环画,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他联想到父母含辛茹苦把他养大,供他上了大学,又花30多万元为他做了手术,他越想越难过,父母为了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为自己操碎了心,我在这样闹下去,上帝也不会饶恕我的,想到这些,这名患者放下了包袱,重新振作起来,坚持锻炼,同父母一道劳动,身体越来越好,并被录取为乡镇工作人员,他饱含深情的给刘现辉老师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刘现辉老师创作的这些通俗易懂且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治愈了我的心理疾病,使我今天能够脱胎换骨,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艺术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始终追随人民的脚步,走出方寸天地,跃进大千世界,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作品中,励志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心力作。”刘现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善于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探寻,这些充满思想感情的作品,敏锐的捕捉到了社会进程中的风土人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他用画笔诠释着对美独特感悟,将梦想与现实融为一体,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灵魂。
刘现辉致力于民俗画的创作,他的作品如潮水般不断涌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他的成功首先应该得益于从小生活在农村,对昔日乡间的风土人情、农事活动、孩童游戏、俚语村歌十分熟悉,有着深厚的体验,难能可贵的是他的作品洋溢着健康向上的情趣,充满了正能量,如《他的人生第一步》《慈母手中线》就是感悟人生,教人为善的佳作,题材虽旧而出新,作品虽小而致大,他的作品以诙谐幽默的构思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一种赤子之心,纯真之情,使人们得到一种有品位的艺术享受。
刘现辉的民俗画,根植于悠久的民间艺术沃土,倾注着劳动人民纯真质朴的情感,其创作题材,源于乡间,形式新颖大胆,洋溢着奔放的激情,表现了民风、民俗、民情,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艺术创作是对生活的感悟和提炼,刘现辉的民俗画,反映出来的情感,就是乡村中最自然、最朴素的生活情感,现辉经历了农村热火朝天的耕作劳动,使他看到众多的劳动场景,丰收的景象,节日的欢腾,幸福的家庭等内容,这种乡间生活,健康充实,富有生机,也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代表着中国民间特色,每一个观赏者,都能够在其中感受到激情、富足、甜蜜,这就是民俗画乡土个性的魅力所在,是一种带着泥土芬芳的艺术,泥里来土里去,鸡鸭成群,牛羊遍地,山间水里,花鸟鱼虫,丰收嫁娶,庙会集市,都表现出人与物的和谐,人与自然的交融,表现出了乡村生活的充实美满。
刘现辉的民俗画,自然、稚拙,既有儿童般天真的想象力,也具有成年人的成熟,知性与幽默,如《面子工程》《车到山前必有路》,构图饱满,场景全面,人物完整,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
他的民俗画是面向大众的艺术,无论是人物造型,情景、农具等等,也都做了生动细致的描绘,他本意是忠实的记录生活,使那些慢慢被人们淡忘的或者已经消失的东西,却在他的笔下保留了下来,使其具有了一定的文物价值。民俗画运用独特的绘画手法,巧妙的艺术思维,使其作品更加活灵活现,焕发出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光芒,用淳朴的艺术语言,开启了观众的心扉,受到了人民群众和海内外读者的高度称赞,精确的印证了那句“越具有民族性就越具有世界性”。
甘于奉献永远是他的人生追求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遗产,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不忘初心的历史使命,激励着他为时代留得住记忆,为人民留得住历史,在金钱与奉献面前,他选择了后者,他爱民俗画,如同他深爱着脚下这片土地,爱的简单,也爱的深沉。
辛勤的汗水,必定浇开飘香的花朵。近年来,刘现辉的民俗漫画作品声名渐起,《童年日记》《童年记忆》《远去的炊烟》《典故传说》等系列作品,已在国内外发行,人民日报海外版先后刊登过《他的乡愁》《童年》《抗疫》等主题作品,长城网开设有《话说民俗》《漫画百态》系列专栏,他曾为一些国内外公园、重要的国家建筑设施以及大型的公共娱乐设施插图作画,他曾为一些地方志、作家作品配图作画,去年他专为已故著名作家贾大山的《梦庄纪事》《古城人物》插图配画,多年来为衡水日报社作公益漫画近千幅,最近他又为《水韵桃乡大美深州》初中课本编写了乡土民俗画教材。为了发布作品,他先后注册了微信公众号、快手、抖音,他的几十万粉丝是他的忠实读者,《童年那些事儿》被定为河北省特色读物,在全国各地甚至海内外,都期待着他新的作品。2020年1月15日,刘现辉在河北省图书馆举办了民俗主题画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创作了三四十幅抗疫题材的作品。衡水支援湖北医疗队凯旋,他为68位队员捐赠了自己创作的画集。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勤劳勇敢的父老乡亲,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这个魂不能丢,这个命脉更不能割断,作为一个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从小受党的教育的艺术工作者,我的责任就是用画笔赓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用自己的辛勤创作,留得住过去那美好的生活画卷,留得住童年那些难以忘怀的趣事。
几年来,刘现辉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为了发展衡水的旅游事业,他投资20多万元,在省市领导和宣传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室内开办了民俗画展馆,因地方面积窄小,他又在衡水湖畔创建了刘现辉民俗画艺术馆,在他的三千多幅作品中,精选出五百多幅进行展出。走进馆内,一幅幅记录乡土民俗的漫画,勾起了每一名参观者的浓浓乡愁和记忆,让人心生怀念,流连忘返,让人们记住乡愁,让城市留住记忆。开馆以来,先后接待国内外游客两万多人,他的这些作品受到了参观者的高度好评,他辛勤的创作,离不开坚毅、执着与创作定力,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刘现辉顶住那些想用金钱买断他艺术作品老板的诱惑,义无反顾的把自己的艺术成果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了衡水人民,为衡水的文化事业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刘现辉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把发展衡水文化事业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头有初心。
著名作家贾大山先生是当代文学艺术工作者学习的楷模,他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树立了光辉典范,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撰文《忆大山》中写到:“他那超长的记忆,广博的知识,幽默的谈吐,机敏的反应,还有那光明磊落,襟怀坦荡,真挚热情,善良正直的品格,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为弘扬贾大山先生的精神,刘现辉多次深入正定去采风学习,感受生活,随着对大山先生了解的深入,他决定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创作大山先生的作品中,经过两年的精心筹备,他投资十余万元,终于在仲冬季节,召开了贾大山画展座谈会,接待参观者五千多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今刘现辉和衡水已是感情深厚,在衡水工作生活这么多年,感觉是衡水成就了自己,这里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他已自己是衡水人为傲,他对这片热土更加留恋,衡水对文化艺术方面的建设非常重视,对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来说,提升的空间比较大,而且能够经常与朋友们谈论文化艺术,交流思想,提高创作能力,现辉计划在衡水作文旅项目,充分挖掘衡水文化产业优势和潜力,推动衡水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他语重心长的说:“农耕文明离我们越来越远,现在有的孩子五谷不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展示体验项目,让人们知道庄稼是怎样种的,如何收获的,在衡水湖附近,可以打造一个民俗文化产业园,把衡水的民俗,衡水湖的记忆留住,做餐饮、旅游、文创产品等等,游客来衡水,把衡水的特色东西带回去,进一步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提高衡水文化影响力,加快由文化资源大事向文化产业强势迈进。”
近日刘现辉正在组织人马筹备衡水文化和旅游产业协会,为衡水文旅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冬天即将过去,衡水文化事业的春天即将到来,我们坚信刘现辉的作品一定会为衡水带来辉煌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