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背景:

柴旭-燕子山谷油画展将于5月8日在北京举行

[日期:2009年03月22日] 来源:中国艺术家网  作者:chris [字体: ]
 

柴旭教授工作照

    柴旭进入散步状态

    我做柴旭作品的读者已有20年时间。在我看来:20年前,柴旭的画主要是表现性的。那种表现带有他沉稳而含蓄的性格特征。他画的女人体大多很丰满,因勃发的青春将乳房和臂部撑得尤其健硕,然而神情却显得很沉静,甚至慵懒。她们常坐在怀斯情调的窗边,只给观众一个背影,身旁放些意味深长的静物。我从她们身上感到了作者的激情。不然,柴旭何以有如此的兴趣,又哪来这么大的劲头画了几十幅相当写真的女人体油画?尽管他经常巧妙地利用人物比较稳定的动态或懒洋洋的表情,利用背景衡平竖直的窗框规律有序的视觉感,来制造画面的恒定与平静,我还是识破了他内心激昂和冲动。激情驱使着他,但他总想用柯尔维尔的理性来掩饰。这便是他20年前作品给人的明显感觉。

    在油画《隔窗遥望冰峰火山景观的处女》中,他将海面、沙滩、窗框组成的三条水平线,作为站在画面右下方的一位裸女规律化的背景,有意排除了曲线,让衡平竖直的构图,首先安抚了自己的情绪。他把窗外的沙滩画得很宽,宽得将海洋挤在远方只是一条深蓝色的窄带。波涛的躁动便被巧妙的省略了。他用的色彩,倾向灰冷的明快,柔光使物体的颜色失去强烈的对比变化,渗透寒气形成一种冷重的调子,进而遏制了观者的情绪。但正是这幅画的题目,完整地透露了作者的激情。情窦初开的"处女"象征着秘藏,而激情如熔岩即将奔突的火山一样被"冰封",更显富足和充沛。柴旭以意象派诗的语言和"箭在弦上"的表现技巧,从容地、富有弹力地抒发了他的情感。

    《海,几岁红海螺》是他23年前的一批力作的代表。画中凭窗而坐的少女,面对远处的海抚弄着一个不知生日的海螺,右手斜支着的背影形成一个金字塔形的构图,获得了稳定的视觉效果,而窗外海滩的海水,则象征着少女及作者不平静的内心。

    23年前,柴旭的内心是充满激情的。当时,我读了他的一些海涅类型的诗后更相信这种判断,事业心、青春活力、而立年前的紧迫感和表现欲鼓捣着他。他用特有的方式来释放这种激情。是他的作品因有感而发具备了主题性的思想,影响了北京的一批青年艺术家。我不怀疑他会以理性的形式来表现激情的风格,在画坛独树一帜。

    过了5年,柴旭带来一批画(1),其风格发展却在我意料之外。他最明显的变化是激情在画面和心中都隐去了。而形式反而任性起来。可以代表这批近作的是《无山风的星期日》灰绿色的基调使这幅画一看就感到清静、闲适。山坡上的树因为"无山风"将自己的枝叶团团收拢,暂停了摇曳。两头牛在背景处提示着田园风情。画中一对夫妻和他们的孩子手牵手,在悠闲的散步。大自然"无山风"而宁静,"星期日"无工作之累,无世俗纠纷而轻松。于是,人可以无忧无虑,可以放松,可怡然自得,可以在这一刻排遣激抑、郁闷和愁烦尽享天伦之乐,并停一停无意义的疾走,奔波而散步,显然,柴旭寄托了一种理想--顺其自然的生活。

    柴旭的创作开始进入"散步时期",他首先离开了主题性绘画的习惯思路,不再为画中应该寄寓某种哲理或思想而费神。那个经常和妻儿悠闲出现在画中的男主角,看来就是作者本人。用这种第一人称的格式,柴旭使自己的作品日记化。原来他倾力表现诗意般的理想。现在他满足于纪录平平常常的生活。他从塑造他人形象转而对自己的生活更感兴趣。形式不问严谨,但求轻松。科学的透视被他故意遗忘了,形象的个别特征经常被移位,以至有的植物成了各种花草的综合体。人物多取正二分之一的侧面,眼睛作天真的夸张。他还用动画卡通的处理手法赋予形象以装饰的韵味。就连作为背景的户外景致也被装饰化。这为安逸的渲染和色彩的随意制造了口实。严谨细腻的色彩关系不再能约束他。他似乎在学习儿童信笔涂鸦运用色彩的方法,使色彩更为丰富而绚丽。这绚丽被用来津津有味的描绘花草树木,山河云天,很有童真的美。

    佛家称"平常心即佛",道家讲究修身养性而达"忘境"。都在于情绪的宁静,思想的超脱与生活的自在。惟其如此,人才可以像柴旭这样怡然自得的"散步"。

    法国思想启蒙运动的先驱者卢梭,疾奋数十年,晚年写《漫步遐想录》,承认在"散步时期",才真正悟出了人生的真谛,青年时期就发起"公车上书"的康有为,在"散步"中辩证,客观的认识了社会。毛泽东也以"闲庭信步"为一种理想。正如兴奋,激昂的情绪之于运动员,对于艺术家来说,"散步"的情绪才意味着最佳的创作状态。一个人可以闲适地散步,非得摒除急功近利的杂念不行。散步状态是一个艺术家本原、纯化和专注的状态。本原保证自由真实的抒发;纯化赋予作品超越时尚,超越功利的生命力,专注而可投入而可高产。原始的艺术,民间的艺术,高更的艺术,米罗的艺术,毕加索的艺术都可以说是散步状态产生的艺术。

    柴旭的风格变化表明他的颖悟,乍看激情退潮了,然而他实现了一种升华。

    我总结,进入"散步状态"的柴旭,实在很逍遥地搞艺术。曾经有一段时间,他突然背弃了自己的一套纯熟的技法和审美的理念,痴迷于一种图案装饰的风格(2)。《乡间故事》《你长鲜红的叶子》《绿梦之迷》《小街像花朵》《被爱的水声诱惑》《你爱,就带走我的羽毛》等数十件作品。构成了一个品貌鲜明的单元系列。这类作品大多采正方形构图,密满几近繁杂,色块被分割成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构成部件,又在杂乱中被组织编排成有序的二维物像,充盈、兴旺却很单纯,这类作品,与其说让我产生美感,不如说让我产生吉祥感。其单元性体现在它与同一个作者以往作品的迥然不同,然而它们却又是成熟和成功的。由于我一向对柴旭过去的风格颇有偏爱,面对这批新的佳作时,我有一种被作者戏弄的感觉,进一步说是有一种嫉妒这些不同风格的同一个主人的确有充沛的创作力。使它可以不在惜别人的珍视。他在艺术的露天似乎漫无目的走来走去,一会儿进了这片果园,一会儿下了那片田间,根本不照评论家的预期留下的脚印。这是典型的代表无政府主义者的作派。变化,是柴旭无规律的风格演进的唯一规律。我于是学会乖巧,尽管心里赞赏,也决定不对他的这批装饰构成风格作品当面喝彩。没准他什么时候又变了呢?

    果不其然,柴旭的风格突然又来了一次腾跃,他从一种纯抽象的风格中抽身而出,进入了"自由具象"风格期(3)。就表现语言中的写实性"词根"和女性形象多次出现的频率来看,柴旭似乎又找回了20年前的感觉。不过,这绝对是螺旋式的上升。很明显,天色已晚仍在散步的柴旭这时期又有些犹豫和茫然。他也许想回到写实的路上,又怕重复自己,写实开始深入,他便潦草的收笔,令具像与潦草的抽象色形混杂一处半途而废。成为一种残像,他也许想让画笔索性脱缰而去,又怕被抽象艺术大师们的磁力吸入绘画的虚无,于是,当故意的涂抹可能完全滑入无意的时候,他却又止步于丧失自我的临界点,用一些简单的人文符号、社会信息来阻止抽象的蔓延,或者让图像表现为波普意味的旧海报或者表现为漂浮在空气里的花草。他用抽象破坏具像,用具像约束抽象,在两难中驾驭矛盾,结果画得谁也不像。这正是柴旭最大的成功。这一阶段单元的代表作品是油画《亚洲日记》-"炮与情人事件系列"。其中的"系列之二"堪称经典之作,给人的美感是经年窖藏的浓香型的。然而,正当我准备以职业的敏感和责任感对这批作品大加品评的时候,柴旭告诉我,他又出了一批全新风格的作品。我感到无奈和疲惫。幸好,我对他艺术的批评还来不及正式展开。这不,他又画了一大批气势磅礴的信新画。我想提醒我的同行们,柴旭虽然是在散步,美术评论可能就是跑步也跟不上他。

    --邹文博士、中国美协雕塑分会秘书长 清华大学美术学教授

    注释:

    (1)1990年展出柴旭"燕子山谷"系列油画作品。

    (2)1991年-1994年柴旭创造大批油画作品曾在炎黄艺术馆、北京东方油画艺术厅等举办五次画展,被评论为开创"通俗时代"。

    (3)'85时期柴旭一批具象作品在日本、美国、荷兰、加拿大、法国、韩国、台湾、印度展出。并被收藏。

注: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术家站的立场,也不代表艺术家站的价值判断!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