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背景:

古砚成交价连破纪录顺势上扬 收藏价值不菲

[日期:2010年09月24日] 来源:中国艺术家网  作者:chris [字体: ]

    传统文化起步回归古砚价值重新考量

    在今年8月28日潘家园举办的首届文房四宝精品展上,四大名砚悉数登场,有红山玉石研磨器、战国研磨器、汉代石雕砚、晋青瓷砚、北朝铜砚、唐代澄泥砚、宋代玛瑙砚、元代石砚、明代铁砚、清代水晶砚等。

    砚台的历史悠久,古砚见证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传承。砚台藏家黄海涛介绍说:“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研磨器在秦汉时期形成了通常意义上的砚。它兴于秦汉,盛于隋唐,卓于宋元,弘扬于明,精繁于清。汉代官砚的主流风格是‘神风、雄风’,神器在上、在庙,其给人的感受是御人、吓人。唐砚是宏丽丰腴的外拓张扬风格和饱满朴实的雄浑风格。以文人为主要受众的砚台从北宋起一直把握着砚的主流发展脉络。也是从宋代起,开启了石砚的天下。‘宋砚有线,明砚无边’,明代的砚式,大多还延续宋代‘规矩方直’的风格,但造型趋向宽敞浑厚。清代石砚雕制,造型拘谨,纹饰堆砌。”

    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砚台由纯粹的实用书写工具逐步变得文人化、艺术化。苏东坡作为我国最早的文人藏砚大家,世人大多知其赠人礼品均为砚台。古时文人用砚、把玩砚,得一方好砚,铭刻于此。很多文人都喜于创作砚铭,如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米芾、文天祥、赵孟頫、文征明、祝枝山、唐寅、董其昌、朱彝尊、高凤翰、袁枚、纪昀等。

    但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砚台被视为艺术品市场的冷僻门类而受到忽视。“早年中国没有拍卖,拍场上的价格都是西方定的。每年初,世界上最大的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大拍卖公司的拍卖结果直接影响到国内各大拍卖公司的春拍成交和效果。现在这种状况在改变,中国经济发展了,文化肯定有发言权,将来的话语权肯定由中国掌握。”黄海涛说,“晚清的读书笔记中有记载,在当时字画有点地位,瓷器只不过是摆件,价格不高不值钱,但是砚台就不一样了,它是皇帝御用的,也是文人挚爱之物。今年拍场上,乾隆的青花瓷瓶拍了3000多万元,砚台破纪录才1000多万元,价值明显倒挂。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砚台的价格会得到重新的认识。”

    关于砚文化的推广,各地也在进行相关活动。“中华砚文化高峰论坛”于今年7月8日亮相上海世博会,旨在借助上海世博会这一广阔的平台,把中华砚文化介绍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崇尚自然、热爱和平、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们。

    浮躁取代飘逸之风钻研方是传承正途

    纵观砚台千年的发展史,无不和文人墨客相联系,得好砚作画留字。著名古玩收藏家、学者赵汝珍曾分析说:“在唐宋之时,千百金之砚,比比皆是,甚至万金、数万金一方之砚者,亦所恒有;元明相承,价格日升,直至晚清,砚价仍保持其历来之平衡。乃至清末,变法维新,西洋文化东来,不用毛笔者,亦可在社会上占重要之地位。于是,国文失去其固有之重要地位,古砚之价值遂愈趋愈贱矣。在以前值500两者,今最多不过500元。虽元、两相去无几,而实则跌价甚多矣。”砚台随着国人书写方式的改变渐渐退出其“文人工具”的地位,转而成为欣赏品。

    清人施闰章说过“愈工愈俗,是为石灾”。“现在就是卖弄雕工,卖弄石品,有‘眼’(天然生长在砚石上犹如眼睛一样的‘石核’,是端砚独有的特色)就值钱。‘眼’实际上是病,并不好。石头好不好,也不在于有没有眼,而在于其发不发墨。近年来砚台越雕越俗,高雅的东西少了。好多砚台全是雕龙画凤,龙带须,凤的足还是展开的,甚至细如发丝,一碰就断,都不敢洗。”黄海涛说,“受当今时代影响,急功近利的心理滋长,导致我们的传统在消失。一大批‘制砚新人’打着所谓‘创新’的旗号,曲意肢解砚台的基本功能和造型,致使现代砚台制作走入误区,浮躁、奢华、卖弄的匠人之气取代了文人的清高、飘逸之风。更有甚者,一些‘创新’砚台,已不能称作是砚台了,充其量称其为仿砚台石雕。一句话,中看不中用。”

    同时,黄海涛也肯定了一些现代大师的创作。他自己收藏了肇庆程文的砚台。程文是端砚界唯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在秉承传统制砚和深刻把握砚台本质的基础上,以围绕砚台实用性展开创新,万变不离其宗。同时以王耀为代表的一批青年新锐,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用新的砚雕语言表达对砚雕艺术的理解。在让人感受传统制砚的古雅同时,又有了耳目一新的体验。

注: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术家站的立场,也不代表艺术家站的价值判断!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