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不愿意在低价的新人新作上碰运气了,转而追捧中高价的名家名品,纽约艺术市场这种两极分化的背后原因是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经济动荡。
●“那些为了投资而购买艺术品的人,很快会在今年尝到苦头。”
●“对高端艺术品,人们的需求仍然高涨。”
●“买家的收入水平降低了,即使是非投机因素购买的艺术品,也不得不降价。”
这个月的伦敦春拍令各地艺术品经销商都松了一口气。尽管全球经济持续震荡,还是有许多人愿意花几百万美元,买一幅油画带回家。
一组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三联画经过激烈争夺,拍出了5160万美元。另一幅德国画家·弗朗兹马克(Franz Marc)的风景画拍出了2430万美元,刷新了这位画家的拍卖纪录。但这一连串高价背后的买主却多为欧洲人。过去伦敦春拍,美国买家独领风骚的格局已经被打破,很显然,美国金融市场的持续低迷已经波及到了艺术界。纽约艺术品经销商们的生意日渐惨淡:作品越来越难卖,买家变得犹豫不决,甚至好好一笔交易还会被临时取消。
新兴艺术家市场缩水
“天快要塌下来了,人们虽然嘴上不承认,但这种情绪却影响着所有人。我们在迈入一个新的经济阶段。”肯尼迪画廊主玛莎·弗雷什曼(Martha Fleischman)一语概括了当前蔓延于纽约画廊界的消极情绪。她甚至预言:“那些为了投资而购买艺术品,并且想在短期内抛售的人,很快会在今年尝到苦头。”
经济不景气,最先受到打击的是新兴艺术家的作品。耶鲁大学著名艺术市场分析专家威廉·葛茨曼(William Goetzmann)指出,一般买家购买新兴艺术家的作品时,多少有一些投机的成分,希望现在低价买进的艺术品,能够随着艺术家的成长而涨价。“但前提是,这些新兴艺术家至少要看上去有市场潜力,”葛茨曼说,“然而,如果现在画廊倒闭,新兴艺术家的市场缩水。那么,想让买家再相信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将来会有市场,就不是一件易事了。”
葛茨曼的话在纽约众多画廊得到了验证。过去半年里,莫平画廊年轻艺术家的业务下降了50%。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价格仅在1.5万到2万美元之间,画廊主大卫·莫平(David Maupin)说:“人们不再愿意花钱在他们身上碰运气了。”
艾伦画廊主米歇尔·艾伦(Michel Allen)也深刻体会到了半年来的变化。“六个月前,所有人都在谈论如何扩张,而现在话题却变成了兼并。”艾伦的画廊于2006年12月开张,她的客户囊括了俄罗斯大财团、大型金融公司以及各种设计师名流。但是最近艾伦还是倍感生存压力。
“最近,已经有其他经销商来找我谈过兼并的事情。”去年下半年,艾伦的业绩下降了10%,摄影作品的下滑尤为明显。
眼看今年夏天,画廊的房租就要上涨,艾伦还是坚持回绝了别人合并的提议。“我的销售量目前还能达到去年1月份的水平,”艾伦说,“但是我花的力气却比过去大得多。我现在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地工作,每天接洽的业务增加了许多,而应酬收藏家、参加各种活动的次数也远多于过去。”
高端艺术品市场仍健康
画廊奄奄一息,经销商人心惶惶。大家都在担心,“9·11”事件后的艺术市场大崩盘会再次重演。但葛茨曼却认为,情况并没有那么严重,只是比过去更为复杂:“我们现在看到的下调,是中产阶级对于目前经济状况的担忧所引起的正常反应。目前,消费主体正从非必要商品以及高端商品上渐渐转移开来。但是对高端艺术品,人们的需求仍然高涨。”
但葛茨曼同时承认,如果目前这种经济情况持续下去,以后就连名家名作的价格也会受到影响。“买家的收入水平降低了,即使是非投机因素购买的艺术品,也不得不降价。”
古玩经销商克林顿·豪威尔(Clinton Howell)就表示:“过去购买能力极强的藏家,如今却觉得高端经销商开出的价格过高,因而退出了买家队伍。”
但目前为止,一些业内人士还是坚持认为,高端艺术品市场仍然处在健康状态。一位美国油画经销商林达·海曼(Linda Hyman)说:“目前为止,次贷风波还没影响到我的收藏家。但是年轻收藏家,尤其是那些当代艺术的收藏家,却对每天金融市场的波动非常敏感。”
去年冬天,纽约举办了一场抽象派大师朱里斯·欧利茨基(Jules Olitski)的作品展。展会结束后,所有的展品都被销售一空。主办方安妮·弗里德曼(Ann Freedman)由此总结:“市场对于好作品的需求仍旧没受影响。”
米歇尔·艾伦的话也佐证了这种观点。“比起低价作品来,价格在7.5万到10万美元范围内的作品,我的目标客户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