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背景:

轻传统重当代 “中国书画”离国际市场多远?

[日期:2008年06月05日]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李瀛 李岩 王璀一 [字体: ]
 

    文化隔阂挡住90%国画作品出国

    赵准旺说:“我刚到美国时,把自己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带过去,美国人说,您的画很好,但是不适合我的画廊。”因为中国画不是一种画种,彩墨画、水墨画的概念还可以,而中国画的概念太笼统了。“我们叫惯的‘中国画’的名称在国外却不被接受,你要跟老外讲,我是国际性的彩墨画,用宣纸、毛笔、墨来做主要工具绘制的他就能接受。但说实话,能够打通那个市场卖中国画的人不是很多。中国画家想借此谋生不那么容易。”去创造一种彩墨或水墨风格适应国外市场是一个艰苦过程,现在随便翻一本国内名家的作品能有90%到国外是没有市场的,不是画得不好,而是由于文化的隔阂。所以要想走出去,作品就要具备国际性。在国际艺术市场上,中国的当代艺术作品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而当下创作的国画作品则比较少见。这个现象其实说明,国画不仅在创作上和整个时代脱节,其市场和当代艺术也完全是两个陌生的系统。推动国画创作的变革,随即就能整合国画艺术市场,并进一步将中国的现代国画推向国际艺术市场。可以想象,当出现在国际市场上的国画不再全然是山水、墨竹、花鸟,而是有相当部分观念作品的时候,对天价油画望而生畏的国际买家该何等欣喜。

  彩墨中国画国内没市场

    用中国的画法融合西方的理念,作品带有东方的因素,是有市场的。用中国笔墨的东西加入西方色彩和理念,把传统书画变形,即中国概念上加入西方理念,形成带有东方风格的作品,打入西方市场,这是一种成功。但中国13亿的人口决定中国书画消费市场庞大,所有画家的作品实际都能自产自销,还是能消化掉的。但一个国家的艺术品应该有国际性。如果国画也像油画这么开放,利用宣纸、水墨推当代的概念,那么外国人理解起来并不是很难。海外寻求艺术的创新,符合艺术的规律。吴冠中的作品就能做到雅俗共赏,他可以用中国传统点、线、面的概念画巴黎、日本,创造出新的概念,油画、中国画糅合得很好,可谓是中西合璧的双枪画家。

    对他个人来说,下半年的展览他也要展出加入当代的、抽象的概念的作品,这是个势在必行的趋势了。这种新型绘画原本不被国内认同,现在人们在逐渐接受,但又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同,比如拍卖行、展览会也好,推崇当代水墨艺术的还没有。

    嫁接的中国画可以开辟国际市场

    朱军山表示,中国传统书画虽然不像油画那样受外国人青睐,但是画家只要能够从艺术上引起与观赏者的共鸣,就能够让中国传统书画名扬海外。“我的画是嫁接了的中国画,是一种无国界的艺术,东洋人西洋人都喜欢”。据朱军山介绍,1981年他游历日本京都西郊有“京都第一名胜”美名的岚山时,画了一幅《雨中岚山》。岚山以雾气缭绕著称,但是却很少有艺术家去记录雨中岚山的景色,于是有一位日本的贵族妇女看到他的这幅作品后喜出望外,执意要买,朱军山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就把这幅《雨中岚山》卖给了她。这位日本妇女拿到画后表示,她经常去岚山游玩,但是从没看到过画中所体现的岚山景色,那种雨中岚山的美好感觉,正是她心中所向往的岚山,她心中对于岚山的渴望,通过这幅作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所以她一定要收藏这幅作品。

    朱军山还介绍,在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佛罗伦萨、热那亚和威尼斯,他都碰到过这种情况:他在一个广场或路边画教堂,画完了之后旁边马上就有人提出购买。应该说,在意大利并不缺少画家,但众多的意大利画家恐怕很少用水彩画教堂,艺术新鲜感和艺术共鸣使得朱军山的画在国外也很“抢手”。

注: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术家站的立场,也不代表艺术家站的价值判断!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