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指出一些艺术家、投资人、经 纪人为牟利组成“炒伯span
达利
达利雇人作画的手段令人瞠目结舌。然而,艺术家找枪手、开作坊,在艺术圈却是公开的秘密。艺术评论家朱国荣介绍,伦勃朗的名作《戴金盔的男子》现在就被证明是由伦勃朗工作室完成。而在中国古代,宫廷画师的作品也往往署上当时大师的名头。
“诸如陈逸飞这样的知名画家,先找枪手作画,再由画家本人加工、润色,签名,是大家都知道并且认可的。”朱国荣介绍。与此同时,画家也热衷于推出自己的丝网版画,“在艺术品市场上,真正能卖得动的正是这些丝网版画,不仅量多而且便宜,既让画家赚了钱,又避免被仿冒。”
然而,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市场上成为香饽饽以后,来自拍卖行、画廊和私人藏家的订单络绎不绝,在无法招架之下,艺术家们纷纷招兵买马,开起了作坊,批量生产一批风格重复的“抢手货”。这比达利助手“挪来挪去”的性质更恶劣,艺术家丁乙直截了当地说:“很多艺术家非常繁忙,除了绘画,他们还要忙着打交道、应酬……”于是,艺术家们又多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他们从事的“艺术”也是一种需要经营、打理的事业,雇人操刀也就在所难免。
达利的作品
雇人作画以平涂油画为主
与其说人们在购买艺术品,不如说是在购买签名。签名的价值甚至超过于作品本身。这就不难理解,为何现在的画廊、拍卖行往往会强调作者在世的重要性。作者在世就意味着真品,他随时随时地可以站出来指证,然而这恰恰为批量生产提供了便利。
“艺术已经成为金融的延伸产品,艺术家就是半个企业家。”艺术评论家朱其指出,“他们进行符号化操作、出售符号公司产品。”比较之下,不难发现,往往雇人作画的是那些以平涂为主的油画家,达利的绘画正属于此类平板绘画。朱其说:“像佛洛伊德、培根这样具有笔触的绘画,很难假别人之手。而像岳敏君、王广义、方力均的油画,其实就是用油画在画版画,完全是图像概念,油画本身并无基础。”
朱其表示:“很多企业家愿意将钱大把大把地投资在艺术上,然而,艺术家也并非是纯洁的,很多艺术家把艺术当成商品,这就给混乱的艺术市场扯出了一个大漏洞。”有人会觉得写实油画可能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更多的人热衷于购买写实油画、甚至认为画得和照片一模一样才见功底。
然而,朱其却透露:“连美院的学生都知道,只要将丝网印刷通过投影仪放在画布上,勾勒出轮廓、填色,一幅堪比照片的写实油画就诞生了。其实,中国古代艺术传统理论就认为画得像不是真有水平。”
雇人作画为了“观念”
达利的作为令很多人愤然,一位大师为何可以如此嚣张地欺世盗名。但是,对于另一些人来说,“达利成为了未来艺术制作的模范”,“年轻艺术家对达利充满好奇心,尤其是他将商业与艺术结合的能力。”
“关键还是看作品好不好。”丁乙表示:“雇人作画目前存在两种全然不同的价值取向。一种是为了满足市场需要,扩大生产规模,另一种则是为了‘观念’。后者是当代艺术进程中发生的,并非某种借口,就像装置艺术一样,它不可能依靠艺术家本人完成,有时艺术家只是画个草图,让别人去做。”在上海,艺术家张寰就开了一个100多人的大工厂,为他制作各种艺术品,而艺术家周铁海更是众人皆知的不执画笔的画家。
“14年前我就公开告诉大家,自己不再拿画笔画画,而是雇人作画。”周铁海说。在他的工作室里,你可以看到总有那么两三个人根据周铁海的要求在画布上涂抹着。“自己画画的人未必真的明白艺术是什么。”周铁海说:“我这样做就是为了挑战一般思维,其实你再如何说明,大众也未必明白。正如香奈儿已经去世了那么多年,现在贩售的产品都不是她设计制作的,不是照样卖得很火吗?”
有意思的是,周铁海的画从来不曾出现在拍场上,但是他却有一批固定的收藏群,而这些藏家都知道这些绘画有着周铁海的签名,却没有一幅是他亲笔创作的——在这些绘画中,观念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