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背景:

用青春拥抱古老昆曲

[日期:2009年01月0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孟祥宁 高峰 杨雪华 许其勇 [字体: ]
 

看上去,选择昆曲对我来说是一种机缘巧合,但若不是昆曲艺术的吸引力和生命力,怎么会让我的父母同意这一选择呢?若不是这些巧合,也许我也不会踏实下来学习了。

记:选择了这条道路不容易,坚持下来就更不容易,特别是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坚守昆曲,令人感佩。是什么让您坚持下来的?

张:当今社会中有浮躁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发展。改革开放带来物质和精神的丰盛,昆曲艺术虽然在现代社会中不再有鼎盛时期的风采,但也参与了这一发展的过程。为这一发展付出心血的首先是我的前辈,他们的执着给我带来很大的鼓励和支持。而对我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我的恩师蔡正仁先生。

蔡老师对学生十分严格,尤其是在嗓音和声腔、行腔的运用上。在我毕业进团的头一年,老师认为我的嗓音还需要提高,便要求我每天提早一小时上班,在练功房里吊嗓子,他也8点来陪我一起练习,每天如此,坚持了数年。我感受到老师的鼓励,也学着老师刻苦的精神。蔡老师在专业上的精益求精,一直鞭策着我走过青涩,在昆曲声腔和表演艺术上,蔡老师多年积淀而成的独特风格,也指引着我进一步走向成熟。所以说,对于昆曲艺术来说,不管在什么时代,有些东西是不变的,尊重它,并为此付出心血,你就会感到踏实。

记:现在的年轻人对于这些古老的剧种比较隔膜,但他们又是潜在的观众,能否吸引他们是未来昆曲是否能发展下去的关键,您又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注: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术家站的立场,也不代表艺术家站的价值判断!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