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背景:

小葫芦丝能做大

[日期:2008年05月10日] 来源:中国艺术家网  作者:chris [字体: ]

    葫芦丝是小乐器。它用一个葫芦、几根竹管做成,简单而小巧。它的价格也不高,在昆明街头,十几元乃至几元钱便可买一只。然而我觉得它可以做得很“大”。

    这个感受,是参观了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千人马头琴演奏后冒出来的。马头琴这一蒙古族弓弦乐器,我们并不陌生。而最近到前郭尔罗斯走访时,我才充分感受到他们将这一民族乐器“做大”的程度。多年来,前郭尔罗斯努力传承、发扬马头琴事业,使马头琴这一民族品牌越打越响,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命名为“中国马头琴之乡”。这个县把马头琴培训列入中小学生的选修课,如今全县共有马头琴2000多把,学习马头琴者达2500多人。他们还组建了一个千人马头琴演奏队,1199人在广场上齐奏马头琴,气势非凡,撩人心魄。由此可见,他们把马头琴做得有多大。

    我们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较多,特别是葫芦丝、巴乌等为云南所独有。这些乐器音色、音质独特,美妙悦耳,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像葫芦丝,不仅有美观别致、充满民族特色的造型,更有柔和细腻、圆润质朴、浑厚悠扬的音色,它发出的声音乡土气息浓郁,极富表现力、穿透力和新鲜感,让人如闻天籁。我还看到,在我省不少城市和旅游景区,许多外地人一见葫芦丝都被深深吸引,常要试吹一番,有的还要买一只带走。所以在车站、旅游景点和花鸟市场,葫芦丝被长期“热卖”。由此不难看到,我们的这些民族文化瑰宝,无论是对其内涵的深层次发掘,还是对器乐表演、使用方式的创新,或是与民族器乐相关的旅游文化的开发,都有极大的空间,完全可以做得很大。甚至民族乐器的加工生产,都或许可以做成一个个有美好前景的产业。

    近些年,云南民族文化发展迈出了可喜的步伐,打造了一大批文化精品,成果引人瞩目。彩云之南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各地、各民族还有无穷无尽的文化宝藏等待开发,我们可以作的文章很多。只要各地根据自己的优势打好民族牌、特色牌,大胆开拓,不断创新,葫芦丝等民族文化瑰宝一定能够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富民强省目标奏响新的壮丽乐章。

注: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术家站的立场,也不代表艺术家站的价值判断!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