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背景:
俑
古代墓葬雕塑艺术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后以俑代之;俑,指陪葬的偶人。用木、石、铜、陶等不同材料制成。《孟子·梁惠王》:“ 仲尼曰:‘ 始作俑者, 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赵岐注:“ 俑, 偶人也,用之送死 ”,郑玄释为“ 为生人相对偶,有似于人”。古俑以楚国为代表, 多木制,较简单。秦代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形体比人略高,陶制,是已知最大的俑;另有铜俑等。汉俑种类增多,有兵士、女侍、仆役及乐舞俑;南方仍以木俑为多,有的彩绘着衣;他处多陶、石、木、金属多种材料制作,注重传神。两晋、南北朝制作多样,南方承中原传统,并出现瓷俑,北方有不少少数民族形象的陶俑,武士俑形象夸张,女俑则形体修长。隋唐大型俑制作精美,盛唐三彩俑为制作高峰。五代以后以俑殉葬的风气开始低落,虽也有一定写实的陶、石俑,但多动态单一僵化。金元墓葬中出现陶塑、砖雕表演杂剧的俑,以山西出土为多,往往成组塑造,有的还辅以舞台背景,较为生动,是制作上的最后一个高潮。明清墓葬中俑的出现渐少,在高官王侯墓中出土的如明朱檀墓木俑,清吴六奇墓石俑,多以成群人物或辅以道具器用组成仪仗、侍从的庞大场面,借以炫耀死者地位的显要,作为雕塑品则已失去了艺术上的感染力。
|
内容查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