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背景:
犍陀罗风格
以佛教为题材的雕刻风格。犍陀罗为古印度王国,辖境相当今印度河上游巴基斯坦西北部白沙瓦及阿富汗东部一带,公元前327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入侵印度,给这一地区带来希腊化艺术的影响。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遣僧人在此传法。一世纪大月氏入犍陀罗、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及中印度的秣菟罗等国,建立贵霜王国,因国王迦腻色迦提倡佛教,犍陀罗艺术在汲取古希腊、罗马艺术精华基础上创造出释迦的各种形象,形成新风格,称“犍陀罗风格”。佛像体态生动,长发呈波浪型,高鼻深目,着通肩或右袒式大衣,衣褶均作平行线,自然有变化,且有重量感质感,形相写实,富于西方样式,而眉间白毫相,两耳垂肩,头部后呈圆形光圈,又具佛陀形象特征。后受到波斯萨珊王朝及印度河流域笈多王朝的秣菟罗风格影响,并向东传播,自中亚传至我国,在早期石窟佛教雕刻及窟型开凿上(如新疆的克孜尔以及敦煌、云冈和河西一带诸窟)能见到一定的犍陀罗风格之影响。
|
内容查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