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背景:

拍照的时候选择RAW还是JPEG?

[日期:2008年05月17日] 来源:中国艺术家网  作者:chris [字体: ]
RAW文件的劣势有哪些?

  首先是处理繁琐。既然它不是一种通用的图像格式,一般软件无法直接打开浏览,那么在使用它之前就需要转换成其他通用的格式。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经验:外出拍摄几天,拍摄数百幅照片,如果是采用JPEG格式的话,处理过程只是挑选和简单的调整,而如果全部记录为RAW文件的话,调整参数、转换格式就需要非常大的工作量。

  其次,尽管相对于TIFF文件,RAW是要紧凑一些,但相对于JPEG格式,RAW文件的确显得太大了。以佳能专业相机EOS 1Ds MARK II为例,即使最高精度的JPEG照片,文件大小一般在7-9MB之间,RAW文件(扩展名为)则往往在14-15MB,一块1GB的存储卡,拍不了多少照片就满了。

  再有就是记录速度。由于RAW文件的体积相对(相对于JPEG文件)较大,文件写入存储卡时也就费时、费电,处理的时间较长。

  为什么说JPEG格式是一种“有损”的压缩格式?

  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是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领导之下制定静态图像压缩标准的委员会,第一套国际静态图像压缩标准ISO 10918-1(JPEG)就是该委员会制定的。由于JPEG优良的品质,使他在短短几年内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和数码相机领域,网站上80%的图像都采用了JPEG压缩标准。

  JPEG压缩算法的核心是“视觉保真”原理。就是根据人的眼睛在感知图像时对亮度变化特别敏感而对色彩偏差相对迟钝的特点,尽量保留每个像素点的亮度特征,而将相邻像素的色相、饱和度合并描述(当然不是简单的加减合并,其中的算法相当复杂)。这样做的结果是,可以将图片文件进行相当大比例的压缩,但视觉上的损失可以难以察觉。既然不同的色相、饱和度的像素合并描述,当然就会带来色彩失真,而且压缩比越大,合并度就越高,色彩损失也就越多。所以JPEG压缩是一种“有损”压缩。

  目前的JPEG图像压缩标准,具有中端和高端比特速率上的良好的速率畸变特性,但在低比特率范围内,将会出现很明显的方块效应,其质量变得不可接受。JPEG不能在单一码流中提供有损和无损压缩,当碰到比特差错时图像质量将受到严重的损坏。虽然新的JPEG-2000算法在这有了不少改进,也允许进行无损压缩,但压缩比与图像质量之间永远是难以两全的对立面,要想获得大的压缩比,势必造成图像质量的下降。

  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仅仅是浏览图片还没有任何问题,如果用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打开JPEG文件,哪怕不进行任何编辑处理,然后再保存成JPEG文件,图像的损失会累计。例如,如果采用80%质量的压缩比保存,第一次保存,只能保留原图片质量的80%,第二次保存时仍以80%质量保存的话,就会在第一次保存的基础上再打一些折扣,是说图像质量只有原始质量的64%,以此类推,尽管由于算法重叠的关系,每次损失的比例可能会没那么多,但损失累积是肯定的。所以JPEG更适合于保存最终的、不再进行二次编辑的图片,而不适合于保存原始数据和中间数据。建议在保存未成最终作品的图像时采用Tiff或者PSD格式保存,或者用10级质量等级以上的JPEG格式,只有在最后使用(比如网上贴图)时,才保存为压缩比较大的JPEG格式。

到底该用RAW还是JPEG?

  介绍了这么多晦涩的概念,那么到底拍照时应该使用RAW还是JPEG呢?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对RAW盲目崇拜不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造成人力浪费,降低工作效率,有时候得不偿失;摒弃RAW,片面相信JPEG,又会造成信息残损,有时候可能会错失精彩瞬间。到底该使用那种存储方式,要根据所用器材、拍摄题材、现实情况和软件应用水平具体分析。

  关于拍摄题材,如果是对图像细节要求不高,注重故事性、时效性的新闻报道、体育抓拍、旅游纪念等,建议无需使用RAW,风光、人像、静物、微距等,则可考虑采用RAW文件记录。

  现实情况要考虑存储器件的存储空间、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做后期处理等,如果存储空间紧张或者没有太多时间进行后期处理,建议直接采用JPEG格式拍摄。

  当然,尽管几款RAW转换工具都不是特别复杂,还是需要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如果对计算机操作并不是特别内行,难以发挥RAW的优势,也许采用JPEG更为妥当一些。

  接下来的佳能篇、尼康篇、X3篇、第三方软件篇,我会结合佳能、尼康、适马三个品牌的单反数码相机和RAW处理软件的具体特点分析使用这三个品牌的数码相机时存储方式的选择。

注: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术家站的立场,也不代表艺术家站的价值判断!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