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背景:

演艺集团的改制有艰巨路要走

[日期:2014年02月17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未知 [字体: ]

李龙吟认为,国家为了培养自己的可经营性文化团体,壮大文化产业,必须将原有的艺术院团变成企业,这无论是应对市场化还是国际大趋势,都是非常正确的。让原来的艺术院团追求企业化经营,这将推动演艺行业的发展,但如果国家因此对演艺集团的期望值从经营性提高到盈利性,这在当下是不现实的,因为目前绝大多数国有演艺集团都是在赔钱经营。很多人认为,组建了企业或集团似乎转企改制就完成了,但事实上那只是完成了挂牌仪式,真正的改制还没有开始。

“虽然同行们面临的难题轻重不一,但方向至少大家都应该一致追求。就是从研究领导需求、专家需求,过渡到研究市场需求、观众需求,按照艺术规律生产出舞台精品,按照市场规律卖出去。国家掀开了演艺行业的改革大幕,但改革的真正进行还要每个经营者从自身做起。”李龙吟说。

现代企业制度的“拦路虎”

结合国有演艺集团近几年改制中的经验, 李龙吟指出了国有演艺集团改制遇到的实际“瓶颈”:转变成某某公司之后,人事制度是否也已实现竞聘上岗?现代企业讲究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但仅就产权清晰而言,很多改制院团下属的土地、房子等产权并未归属到企业手中,没有归属就无法经营。另外,很多演艺集团在排戏时,并未真正享有自主权,大多身上还承担着行政任务。“国有演艺集团走市场化之路,根本上还应该从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内容生产机制等方面入手。”李龙吟说。

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个人,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曙光也对这一话题颇有感触。“文化体制改革最大的难题是,改革是一个没有间歇的征程,前面还没改完,后面的就已经来了,对改革者而言既要有体力,更要有耐力,因为每一项改革都要求我们百米冲刺,而整个改革的过程却是一个没有终点的马拉松。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对改革者来讲,从心力到体力都不堪重负,这是最难的难题。”龚曙光表示。由此可见,文化体制改革不是一条简单的道路,在物权产权归属、经营性资产梳理、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等方面都需要完全的脱胎换骨。

注: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术家站的立场,也不代表艺术家站的价值判断!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