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背景:

孜孜不倦培育国际艺术版图上的中国牌

大剧院制作

[日期:2014年01月01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佚名 [字体: ]

话剧《王府井》

在中国艺术生产领域,曾经长时间盛行这样一个说法:歌剧是一条大船,调个头都很难。所以,歌剧在中国,有些年,就像停在原地的船。

6年前,一座簇新的建筑风姿绰约地伫立在北京长安街畔,一汪清水环抱着它,人们知道,从今往后他们有了一个新的去处——国家大剧院。去听音乐,赏芭蕾,看歌剧,看话剧,看舞剧,看一切可能好看的表演艺术——来自五湖四海的,来自祖国各地的,大剧院人只是合理地统筹、调度它们就可以。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巨蛋”居然具备强大的生产力!6年后,“大剧院制作”如雨后春笋,硕果累累。速度惊人、密度惊人、品质惊人,中国为之惊叹,世界为之惊叹。

原来,该“巨蛋”竟是中国舞台艺术最大的孵化器;原来,事在人为。

从前的建筑法人单位没有想到,一手设计了它的安德鲁先生没有想到,一长串艺术委员会的委员们也没有想到,总之,没有人想到国家大剧院不仅是座神奇的剧院,还可以是艺术生产基地以至重镇。从前被认为“难产”的歌剧在这里一部接着一部呱呱坠地。声音嘹亮,长相俊美。呱呱坠地的还有京剧、话剧、舞剧……短短6年,国家大剧院将35部自制剧目推上舞台,演出585场,平均售票率高达81.4%;与此同时,建立起一套科学自主的制作体系,其自制剧目不仅不会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还轮番上演、复演、“走出去”巡演,“大剧院制作”当仁不让地、信心百倍地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声音”,倾听过大剧院声音的人会有这样的共识:那是中国目前最好的声音,即使在世界最挑剔的舞台上,也是无可厚非的声音。当然,国家大剧院舞台本身就是最好的舞台。

是什么成就了国家大剧院的井喷之势?

在众人的一片惊叹声中大剧院人却很淡定,他们觉得制作“大剧院制作”是国家大剧院与生俱来的使命,也是大剧院卓越的自然条件和优秀的人才储备、倔强的文化个性所决定的。6年来,“大剧院制作”顺利完成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跨越,让中国在世界艺术版图上描绘着“大剧院制作”绚丽的色彩,这是6年后大剧院人回望来时路时最大的享受。

用歌剧点燃“大剧院制作”之梦

注: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术家站的立场,也不代表艺术家站的价值判断!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