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艺术家网 >> 文化新闻 >> 艺术教育

儒学是百花齐放的开放之学

编审:未知 来源:中国画家网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0日 点击数:

现在,许多人在提“儒学热”,这种“热”其实还仅限于表层或小部分人中。“热”在表层,是因为很多人对于儒学的认识只停留于形式,并不是穿着汉服、读着《论语》就是继承了儒学,而应使孝敬父母、兄弟友爱、邻里和睦等传统美德成为大众的自觉。“热”在小部分人,是因为真正致力于儒学研究的人员数量少之又少,一旦走入广阔的天地里,常感到自己孤独、寂寞。在这种情况下,儒学发展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需把眼界放入更宽泛的视域中。

  儒学自古以来就具有系统的开放性。民间关于“孔子问道于老子”的传说,反映了人们对于儒道兼收的美好想象,从那时起至宋明理学,儒学都是开放的,后来到现代新儒家,不管是方东美先生广收了西哲的营养,还是牟宗三先生从熊十力先生那里承接了儒、释的思维并和康德进行比较,他们的兴趣都超越了狭义的儒学。再如,儒、道、释三家作为三种文化,同为中华文化的支柱,它们相融、相克,融大于克,最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存共荣,这更是一个可贵的不同文化相融、共进的典型。

  儒学本身是开放之学,儒学研究也应该打破单一,发挥群体的力量互补、互学。当人人皆为我师,我们的研究方能真正强大。同时,儒学作为一种伦理之学,有其功用和教化的意义,这需要我们一方面坐在象牙塔里,守护它的神圣、宁静与专一,另一方面也要把象牙塔的门窗打开,时时瞭望,关注、了解并参与当前的社会和世界。更重要的一点,儒学研究也要做到“和而不同”——儒家所倡导的“礼”在讲规范统一的同时,也在保护和鼓励个性化,无论汉学还是宋学,都明显地体现了这点。那么,在当代研究儒学,既应发挥集体优势,又要张扬每位研究者的个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只有这样,儒学本身及儒学研究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投稿/约稿/咨询:4008626001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艺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艺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