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虽然喜欢他的作品,对他的人却是生疏的。艺术圈熟悉舞蹈作品的人,也未必知道有那么多佳作是他所编。他就是颇有些传奇色彩、作品高产高质的编舞家,执教于北京舞蹈学院15载的年轻教授,中国歌舞团副团长陈维亚。
特殊的创纪录者
1987年,当陈维亚还是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三年级学生,应同学丁洁的约请编导了《木兰归》,而后他新作频频、一发不可收拾, 17年间编导了舞蹈、舞剧和歌剧、大型演出将近200部之多,成为当今舞坛上特有的创纪录者。
他的创纪录,更在于他开创了一个舞蹈的新领域,用舞蹈复活了从秦汉到当代的英雄魂魄。其中的《秦俑魂》、《乌江恨》、《江山美人》、《鸿门宴》、《大梦敦煌》、《木兰归》、《穆桂英挂帅》、《巾帼杨门》、《情天恨海圆明园》、《战火洗礼》、《战火青春》等等数十部,不管是刚是柔、是悲是喜,人物是男是女,是兵是帅,都透着一股英雄气。像《木兰归》,虽然创编于17年前,却是很“前卫”也很“正统”的融民族、古典舞与戏曲、武功和爵士舞于一体的新创造,开拓出了一条中国当代古典舞教学与创作的新路,成为丁洁、山翀、王亚彬等一批批青年舞蹈家成长中的教学与演出保留作品。而陈维亚的舞蹈作品代表作《秦俑魂》,也是著名舞蹈家黄豆豆演出的代表作、中国当代古典舞走向世界的代表作之一。
他的大型演出也是创纪录的。其中有挥洒民族新情韵的昆明世博会开幕式大型演出《天地浪漫曲》;有被誉为创造了创编、音乐、形象、灯光、服装、舞台、行为表演等七个“大型演出之最”的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HALLO 21》等等。而他与总导演张艺谋等中外艺术家合作,担任执行导演和舞蹈编导的世界著名歌剧《图兰多》的北京紫禁城太庙版,在世界、中国演出史上和观众心目中,都留下了特有的恢弘篇章。
特殊的求艺经历
陈维亚在艺术上的创纪录,不是来自一般的常规艺术之路,而是来自他的特殊曲折艰难的求艺经历。
陈维亚在幼儿园时就被舞蹈、戏剧艺术所吸引,小学时终于参加了宣传队,学得了一个“十字步”的舞蹈动作。就在他热衷舞蹈时候,12岁的陈维亚成了特殊的“下乡少年”,随父母从南京下放到泗洪县管镇公社。在省城南京的那些艺术条件已不复存在,少年陈维亚第一次感到了茫然。在这当口,他又被舞蹈震撼。在村头学校土操场上,他看到了最初拍摄的芭蕾舞剧《白毛女》的黑白影片,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电影结束人散后,他独自在操场上郑重地思索人生、前途,如同瞬间长大。今天,陈维亚回忆往事,发出了没有那个突然冒出的渴望又烦恼的夜晚,就不会有我的今天,不会有我对舞剧特殊钟情……
1971年2月,陈维亚懵懵懂懂考进安徽淮北文工团,诚惶诚恐地被推上舞台,茫然的面对着台下的观众席,不知所措地开始了艺术生涯的跋涉……1984年,陈维亚和同事们自编自演的处女作男子群舞《矿工与阳光》问世,在华东六省市舞蹈比赛中获一等奖。他也被北京舞蹈学院的“伯乐”教授发现举荐,在他所在的文工团领导支持下,开始了超负荷的考前冲刺。各种考试课程要点、英语单词卡片,充斥在脑海眼前,贴满宿舍墙壁。经过数月苦读苦攻的洗礼,陈维亚如愿以偿考进了中国舞蹈最高学府——北京舞蹈学院。
他在曲折艰难的求艺经历中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各种特殊的心理、意志的磨砺;农村和矿区生活的磨砺;演员兼美工、木工、电工、钳工的多面手磨砺;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等触类旁通的艺术功力磨砺等等,都为他编导作品的创纪录打下了根基,准备了条件,积蓄了功力。
特殊的人缘情结
陈维亚经历的各种磨砺,还造就了他特殊的热情谦和、平易近人、博采众长的人缘品格。
与他合作或有接触的人,都会看到他特好的人缘。这是正很多艺术家愿意与他合作,合作后能够成功,成功可以延伸的诀窍所在。这种特好的人缘正是一种难得的集思与主见、谦和与权威、豁达与锐气、沉稳与直率的自如境界。
“文人相重”、“同行是朋友”,对于从事综合表演艺术主创职业的人尤为重要。因为他自己要进行作,又要指挥、协调、组织各路“神仙”进行艺术创造和生产,特殊自然的人缘本领,是难能可贵的、是不可多得的、是效益无穷的、是给人启迪的,也正是艺术的真善美的情结把大家连在一起。难怪陈维亚曾说“舞蹈是我思维的本质”。而这种本质,浸透于他的创作之中已无须多言。倒是更多鲜为人知的舞蹈佳话,值得品味一番。
陈维亚与爱人王艳的爱情,是在舞蹈编导的教与学中产生的。为了王艳调进北京,陈维亚用为王艳的“娘家”单位创编舞蹈作品《哪吒闹海》为“聘礼”相求;同时又创编了表现当代“花木兰”传奇的舞蹈《战火青春》,作为向王艳求婚的“信物”;陈维亚与王艳的结婚“蜜月”,则是在王艳主演陈维亚的作品《神曲》,“夫唱妇随”结伴同行赴台湾的演出中度过的……可见,舞蹈已经融入到陈维亚的爱情世界之中,已经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也许这又是一种特殊的艺术生活境界的体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