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背景:

中华文明的艺术奇葩-中原戏曲文化

[日期:2008年05月11日] 来源:中国艺术家网  作者:chris [字体: ]

   用口来醒事

    拿戈去惊人

    ——关注现实、惩恶扬善的中原戏曲基调

    “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明代高则成《琵琶记》开头的话点明了中国戏曲的精神。而河南由于长期以来久居全国的政治中心,加上儒家哲学中重政治的思想意识根深蒂固,因而造就了中原戏曲自觉的政治意识、时代意识、社会意识、责任意识。在贴近现实、惩恶扬善这一点上,中原戏曲显得坚决彻底。尤其是豫剧长期以来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调,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唱红了大半个中国,甚至影响波及港澳台及海外华人世界。三国、包公、杨家将、岳家将等历史故事被改编为中原戏曲优秀剧目后,久演不衰,成为中国戏曲文化的宝贵财富。

    杨兰春(著名剧作家):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提问:“《朝阳沟》为什么能在短短的七天里连写带排就上演了?”我觉得跟我在登封市大冶镇曹村一带的生活经历有关系。1945年,战争时期,我在那儿亲眼看见当地老百姓的苦难生活,更看到他们与八路军的鱼水深情和血肉关系。1957年,再次回到曹村,和老乡们朝夕相处。当地有老农民对我说:“老杨,你说这新社会,谁家的孩子不念两天书,谁家的姑娘不上几天

    学?读两天书上两天学都不想种

    地了,这地叫谁种呢?哪能把脖子

    扎起来?”我觉得农民说出了一个

    真理。那时正是党号召城市青年

    上山下乡,我就抓住了这个主题:

    城市知识青年王银环下乡与劳动

    人民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为什么在1958年“大跃进”背景

    下写出的《朝阳沟》到今天还有生

    命力?我觉得它基本上是从写人

    物出发,用唱词来表现各个人物

    的真实情感,刻画出有性格、有灵

    魂的活生生的人。因为贴近生活,

    所以容易为观众接受。

    石磊:说到中原戏曲的思想内容和精神风貌,我想以樊粹庭的戏为例说明。中原戏曲经历了三个关键性的发展阶段。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河南戏由乡村草台向城市剧院扩展,一批知识分子进入戏曲领域,对梆剧艺术品位的提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樊粹庭为陈素真创作的《凌云志》、《义烈风》、《三拂袖》、《柳绿云》、《萧壤恨》、《涤耻血》、《女贞花》等剧。作为河南近代戏曲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樊粹庭用眼睛观察生活,用笔反映生活,在其作品中为我们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具有我们中华民族心理特征、性格特征和民族气质的人物。他一生创作剧本60余部,人称“樊戏”。由于他关注社会,关注时代,故其剧目多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多反映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由于他有强烈的民主思想,对女性心怀同情悯恤之心,故多描写受压迫、受污辱最甚的中国古代妇女;由于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故其剧作近贴时代脉搏。“樊戏”是最底层的艺术,是愤怒的艺术,更是时代的艺术。不同时期的河南戏能风靡全国、历久弥新的魅力正在于此。

    姚金成:河南戏曲关注现实、贴近生活的传统从上世纪初就开始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以后,中原戏曲在充分发挥传统剧目和新编古装剧审美功能、社会功能的同时,对现代生活进行了热切的关注、提炼、开掘、表现,使河南的戏曲创作始终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同行,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除了《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卷席筒》、《七品芝麻官》、《收姜维》、《诸葛亮吊孝》、《风流才子》、《程婴救孤》等传统戏和新编古装剧为河南赢得全国性的荣誉外,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和轰动效应的现代戏。

    上世纪50年代的《朝阳沟》、《刘胡兰》、《小二黑结婚》,60年代的《人欢马叫》、《李双双》、《扒瓜园》,70年代的《山鹰》、《前进路上》,80年代的《倒霉大叔的婚事》、《小白鞋说媒》、《儿大不由爹》,90年代的《五福临门》、《都市风铃声》、《老子·儿子·弦子》,新世纪的《香魂女》、《铡刀下的红梅》、《村官李天成》等,这些剧目,因其能够自如地表现现实生活,反映时代风貌,吐露人民心声,从纷繁复杂、稍纵即逝的现实生活中,敏锐捕捉到不同时期人们的精神状态、人格嬗变、价值追求,成为时代生活的见证和沧桑巨变的缩影,成为人们感受时代、感受生活、感受社会的一份鲜活档案。他们为人们增添了一份可供咀嚼的时代记忆,一份可供品味的人生思考,一份生活的感悟。如此“贴身”的戏曲,怎能让老观众不留恋,新观众不喜欢?

    刘景亮(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戏剧理论家):美善统一,惩恶扬善,明确的道德判断,为所有地方戏所共有,似乎说不上是豫剧的特征。在任何剧种的剧目中都可以找到不计其数的以惩恶扬善来感染、教育观众的剧目。然而认真考察起来,在这一点上,豫剧是个“激进派”。大量的豫剧剧目,善恶分明,冲突尖锐,有炽热的情感倾向。在一些与其他剧种所共有的剧目中,豫剧所表现出的善恶观念也更为强烈。比如《目连救母》,在南方的一些剧种中,目连之母刘氏,确有恶行,打僧骂道,虐待仆人。而豫剧中的刘氏并无任何不善之举。阎罗王将其拿进阴曹,饱受地狱之苦,乃是一大冤案。豫剧的观众和创作者们,认为只有善者才能得到善者的援救,恶者只能受到惩罚。豫剧改编移植一些善恶观念稍显模糊的剧目,往往会在实践中碰壁。

注: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术家站的立场,也不代表艺术家站的价值判断!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上一篇: 中国戏曲化妆的来历与简介
下一篇: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