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背景:

画一幅山水写意 养一片合融心灵

[日期:2013年07月08日] 来源:中国艺术家网  作者:佚名 [字体: ]

书画

陆霄鹰的国画作品,笔墨淋漓,意境悠远

7月6日,在“学习谢孝思·助力中国梦”苏州市贵州商会理想信念教育实践系列活动中,苏州市国画艺术家陆霄鹰做了题为“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像——追忆恩师谢孝思”的发言。作为著名国画艺术家谢孝思的入室弟子,陆霄鹰自幼习书法、学画,在国画和哲学领域有自己独到的思考。

“养得一片宽快悦适的性灵,就是生命的超越活动。” 在6月28日至7月20日举行的第二届“新吴门·六月风”苏州美术作品大展中,陆老的国画也在展出之列。他的国画作品笔墨淋漓、意境悠远,画中的渔樵隐士逍遥世外,怡然自得。

八上黄山感受自然

陆霄鹰,1960年生于石湖之滨的书香世家。其曾祖父陆松祥集江南水乡文化的大成,创办了德圣堂吴地农具,被教育部写进高等教育教科书;其父陆志明是著名书画家

“我4岁时就在父亲的指点下学习习字绘画,40多年来从未间断。”在其年幼时,陆霄鹰的父亲,经常把他的画得好的画装裱起来,让朋友指教,往往这时,陆霄鹰就在一旁细心聆听。良好的家庭环境,浓厚的文化熏陶,使得陆霄鹰“在潜心练习中对传统书画培育了终身不移的兴趣,并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快乐。”

第一次上黄山的时候,他只有15岁。那时,陆霄鹰独自一人背着自己制作的大画夹,用了2天时间,从苏州转车到黄山写生。“有一次我调色的水没了,几位外国朋友竟然把他们的牛奶借给我调色!”这个小细节,在40年后回忆起,依然让陆老感动良久。黄山风起云涌的壮美,引得他日后8次登临,他画作中的群山,其意境也多来源于黄山的自然造化。

收搜奇峰打草稿,很多山山水水都留下了陆老跋涉的足迹。九寨沟的瀑布、西藏的纳莫错湖,也都成为他国画中的元素。“尤其在西藏,朝圣者的虔诚让我震撼!”陆霄鹰说,西藏让他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宗教的力量,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他也将这种人文情怀融入笔墨。

理论研究著书立说

1994年,由钟元凯院长推荐,陆霄鹰以专业画家的身份,通过人才引进,从吴门画苑调入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今苏州科技学院),并参与筹建美术系。

“求学时,更多的是获得理论上的知识,主要是美学和哲学。1996年,我非常有幸的得到了日本今道友信先生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与日本当代著名美学家、哲学家今道友信先生的交流学习,使得陆霄鹰的山水画在思想上有了不小的飞跃。

“不甘于做一个画匠,而要做一个有思想的画家。”通过对哲学的研读,陆霄鹰领悟到了哲学的目的和任务,“从变化的现象世界转入永恒的理的世界”他认为,哲学境界即审美境界的实现,就是中国画的意境。

现执教于苏州科技学院的陆霄鹰老师,除了授课,也在准备将自己的感悟整理成书,进行出版。“我的计划是一幅画配一篇文章,文章可能是我自己写的感悟,可能是别人对画的理解。”陆老师希望将自己的哲学感悟融合进国画里,让更多的人感悟到永恒的理的世界。

菜园里的画家养一片合融心灵

陆霄鹰给自己的画室取名为“自在堂”,经常一呆就是一天。创作之余,他经常做饭,拖地,烧得一手好菜。“早晨打打太极,下午便弄弄菜。”在陆老的菜园里,有黄瓜、南瓜、豇豆、西红柿等各色蔬菜水果,对于自己的种的菜,陆老很是自豪。

“一方面是锻炼身体,”然而陆霄鹰强调,“另一方面,我种菜不是为了物质的需求,而是感受自然,与其共生长。”他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养得一片和融的心灵,是生命的超越活动。

在独处时,陆老常常会背一段话给自己听:“心安理得的做人、过日子、画画就是练气功、添福寿,但我相信清心寡欲、随遇而安。我从来不想出人头地,只想淡泊一生过无忧无虑的日子。做事要顺其自然,不要计较,也不要硬来。遇事要心平气和、处事泰然。”这段话是他生活态度的总结,也成为了他生活的真实写照。

注: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术家站的立场,也不代表艺术家站的价值判断!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