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背景:

书法术语

[日期:2008年03月08日] 来源:中国艺术家网  作者:chris [字体: ]

永字八法


  前人归纳书法点画用笔的一种方法。以“永”字的八笔作例,故名。其起源有三说:一、张旭说,见《墨池编》;二、智永说,见《书苑菁华》;三、 蔡邕、王羲之说, 见李溥光《雪庵八法》。八法依永字的笔画顺序称: 点为侧, 横划为勒,直竖为努,钩为趯,仰横为策,长撇为掠,短撇为啄,捺笔为磔。唐代韩方明称:“ 八法起于隶字之始, 后汉崔子玉(瑗)历锺(繇)王(羲之)以下,传授经永(智永)禅师而至张旭,始弘八法。”李阳冰称:“昔逸少(王羲之)攻书多载,十五年偏攻永字,以其备八法之势,能通一切也。”清代刘熙载《艺概·书概》称:“ 书能笔笔还其本分, 不稍闪避取巧,便是极诣。永字八法,只是要人横成横、竖成竖耳。”后人又将“八法”两字引伸作为“书法”的代称。

 


  书法术语。点画用笔的一种技法。“ 永字八法 ”称点为“侧”。书写时,须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唐太宗李世民《笔法诀》称:“为点必收,贵紧而重。”欧阳询《八诀》称其当“如高峰这坠石”。《书法三味》则称其为:“点之祖,蹲鸱之势,三过侧法也,起自中而末锋自中出。”讲得最为扼要、具体。

 


  书法术语。点画用笔的一种技法。“永字八法”称横为“勒”。如勒马用缰,强抑力制,愈收愈紧,如顺笔平拖,则有失勒之本义。唐代柳宗元《八法颂》有“勒常患平,努过直而力败”之谓,所患即在笔姿平板,无覆仰承载之势。故写时要逆锋直下,旋即翻笔转锋,卷毫向右力行。写长横,行笔要稍缓,要逐步顿挫,如阵云遇风,回而却往。俟其画足则驻锋急收,以应下画。其势须首尾低,中间高拱有覆盖之势。

 


  书法术语。点画用笔的一种技法。“永字八法”称直笔为“努”。亦作“弩”。唐太宗李世民《笔法诀》称:“努不宜直,直则失力。”写时僵直则平板无势,故须直中见曲。横入笔锋,向上行而少驻,复正锋下行,势须作凸胸而立。清代包世臣称:“直为努者,谓作直画,必笔管逆向上,笔尖亦逆向上,平锋着纸,尽力下行,有引弩两端向背之势,故名努也。”

 


  书法术语。点画用笔的一种技法。“ 永字八法 ”称钩为“趯”。下笔时须蹲锋为之,得势则出。南宋姜夔称:趯如字的步履,要能沉着为之。晋代书家的趯法,往往斜拂或横引向外,到了唐代颜真卿、 柳公权始正锋为之。 清代包世臣称:“趯者如人之趯脚,其力初不在脚,猝然引起,而全力遂注脚尖,故钩末断不可作飘势挫锋, 有失趯之义也。”《 书法三味》对趯写法作了分类,称:“分三体:左如‘氐’、‘长’字,须长趯以应右;右如‘门’、‘丹’字,须长趯以应左;中如‘东’、‘秉’字,趯须朝上。”

 


  书法术语。点画用笔的一种技法。“ 永字八法 ”称挑为“策”。书写时,起笔近于横画,用力在发笔,蓄劲于收笔。唐太宗李世民《笔法诀》称:“策须仰策而仰收。”清代包世臣称:“仰画为策者,如以策策马,用力在策本,得力在策末,着马即起也。”

 

注: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术家站的立场,也不代表艺术家站的价值判断!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上一篇: 李可染
下一篇: 书法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