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背景:

职场小说迅速风靡 专家称对纯文学没有伤害

[日期:2008年07月03日]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路艳霞 [字体: ]

刚刚上市一个月的《浮沉》已发行10余万册

刚刚上市一个月的《浮沉》已发行10余万册

    今年以来,玄幻、穿越小说风光依旧,但是,在幻想世界尽情畅游的人们仿佛突然醒悟——现实生存比自在幻想更迫切。于是,好像是一夜之间,教给人们如何生存和打拼的职场小说开始迅速风靡起来。

    无论是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推出的文学新品,还是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等大型书店的文学书排行榜上,职场小说都占据着重要的席位。刚刚上市一个月的《浮沉》已发行10余万册,而早些时候面世的《杜拉拉升职记》发行量则突破30万册。据粗略统计,目前在书店面世的职场小说不下二三十种。

    写作者并不将其当作文学

    职场小说虽然不无虚构,但作者大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并最初以网络小说的形式与网友见面。《浮沉》作者崔曼莉有过国企、知名外企从业经历,现为某高科技公司执行总裁,2007年9月,天涯社区首现《浮沉》,很快引起热切关注。

    文学评论家解玺璋总结,这类作品其实是以小说的方式讲职场经验。

    对于职场小说的迅速走红,有读者认为,它们助长了功利化、实用化的阅读趋向。文学评论家雷达则认为,在畅销书排行榜上活跃的小说,往往都是快写快看快扔,大都缺乏人文价值的开掘。文学评论家白烨说,职场小说可能对读者阅读上有需要,写作者本身并不将其当作文学。看了就看了,回味自然是谈不上,只能是宣泄、消遣之用。这类小说应划归类型小说写作。作者展示了他们在职场的感受、经历,虽然对初入职场者有指点、指南的作用,但从文学上讲意义不大。它们普遍文学性较弱,故事性不强,人物不突出,语言也并不讲究。

    对纯文学并没有伤害

    在中关村图书大厦,职场小说格外有人缘。大四学生韩征说:“我就要毕业了,特别想了解职场的生存技巧,也许看看书今后能少走些弯路。”她把目标锁定在了《杜拉拉升职记》《输赢》《圈子圈套》《无以言退》4本书上,最后把《无以言退》带回了家。

    对于职场小说的风靡,大学生职业规划师王兴权认为,人从单纯的消费者转变为生产者的主要标志就是工作。无论是选择考研还是留学,总之,最后都要工作。既然工作是一定的和必须的,那么从人生角色论的角度看,大学生毕业后的下一步角色发展必然是职员,因此,了解工作、了解职场就成为当下最紧迫的发展任务。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职场小说的风靡是不可避免的趋势,白领的职场生活是都市生活的常态,年轻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个人生活,如何面对各种挑战、如何适应社会,读者都想通过各种职场小说获得经验。这类文学作品与纯文学并不是一致的,对纯文学也没有伤害。

    通俗文学正在找回自己

    玄幻、穿越、推理、恐怖小说,这几年大有年年都有一种类型化小说迅速走红的趋势。但同时,如今在排行榜上蹿红的小说,往往都是文学评论家看不上,甚至不屑于评论的。对此,解玺璋说,我们不能无视读者的选择,总是强调文学的标准。

    解玺璋认为,从文学史角度讲,经典历来都是从流行开始的。经典往往都是从最初的大众读物,提升到高级阅读阶段的。也就是说,经典读物最初都是通俗的样式,逐渐被更有文学修养的人(比如评论家)接受后,才逐渐走向经典的。

    文学评论家李敬泽也注意到,这几年类型小说写作呈上升趋势,“这也是正常状态,毕竟中国从新文学史以来,一直是纯文学一统天下。”但他认为,目前的类型小说创作还很不成熟,技术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

    类型小说的走红,意味着通俗文学正在慢慢找回自己。解玺璋说:“通俗文学有个断裂带。这几十年来,我们的文学创作不提倡类型化,都归于现实主义的旗帜下,但是目前,像职场小说以及其他类型小说正在慢慢找回感觉。这有点像上世纪80年代流行歌曲的发展一样,30年代上海滩流行歌曲就已经很兴盛了,但是经历过长期的断裂后,随着邓丽君歌声风靡大江南北,一些民间、通俗的创作大量涌现,通俗歌曲已经逐渐成为主流文化的一种形态了。”解玺璋认为,小说类型化创作通过网络发展才重新拾了起来,目前还只是一个初始阶段,但将来一定会出现像张恨水那样的作家,通俗小说类型也会更丰富多样。

注: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术家站的立场,也不代表艺术家站的价值判断!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内容查询